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女生 > 穿越明朝成天启 > 第136章 盐政(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将盐业承包给商人?”

虽然已经渐渐想明白了朱由校所提改制的种种利好,但是首辅刘一璟还是忍不住这样问道。

要知道,从古至今,历朝历代,无论哪个朝代,都是在想尽办法将盐业死死的抓在朝廷手里,严厉打击私盐,何曾有过将盐业下放承包给商人的例子?

朱由校此举可谓开了历史的先河。

“不错。”朱由校点头。

他也知道刘一璟的担心,盐业可是历朝历代税收的支柱之一,也关乎着社稷江山的稳固,若是改制稍有不慎,不仅不会带来任何利好,甚至会成为祸国殃民之弊政。

其实改制的措施很简单,朱由校清了清嗓子,决定做一下总结,说道。

“朕所提出的改制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朝廷可通过拍卖的方式将盐场租聘给商人,让其自行产盐。至于拍卖,则必定需要一个底价,朝廷则可通过对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境内的所有盐场做个调查,查其每年所产盐之数量为几何,然后取其平均值,做为拍卖底价,租期可为一年,亦可为三年,到期之后,则再行拍卖,重新招商。”

“其二,现今之管理盐业机构,太过松散了,朕以为不妥。朝廷必须专门设立一盐业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两京一十三省之盐业。主要负责调控盐在市场的价格,拍卖,以及为产盐灶户们申诉权利等等。”

朱由校说完后,便不再多言,端起茶杯后开始喝茶,静静的等待着在座大臣们的回应。

这些人全都是大明最精明的几人,朱由校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想明白其中的利弊关系。

之前之所以没有想到将盐业承包给商人的改制措施,不过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因为历朝历代都没有人这么干过。

而朱由校则不同了,他可是比这些人多了数百年见识的人。

远的不说,只拿前世里田地来说,没有建国之前,历朝历代无不想把农民牢牢地拴在田地上,无不想将田地牢牢的抓在朝廷的手里,到了建国之初也是如此,农民还都是被安排为统一种植,吃大锅饭的,干多干少都是一个样,还有谁愿意拼命卖力呢。

可是改制之后的包产到户后,农民种地那完全是为自己在种,极大的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现在大明盐业何其相似,都是因为朝廷的政策严重地打击了无论是盐商还是灶户们的积极性。

过了好一会,毕自严终于说话了,点头道。

“陛下此举虽风险过大,但臣以为可以一试。”

毕自严刚说完,有人便想提出反对意见,毕自严没有停顿,继续说道。

“请听老朽讲完。”

“我等皆知,商人逐利,只要有利可图,便会不惜余力去为之。而将盐场承包于私人,出于利益考虑,这些商人们则会大力促进生产盐之产量,盐多了,那么价格便自然会有所下降,我大明百姓也将跟着受益啊。”

徐光启想了想后,说道。

“臣看完陛下的改制之策,其中也将灶户们之补助一并承包给盐商,由其一并承担,臣担心商人为了追逐利益,会更加残酷的压榨灶户,现今灶户之生活已非常困窘,只能勉强度活,如此只怕会更加雪上加霜啊。”

徐光启叹口气后,继续说道。

“还有,此次改制,边防地区将再难从盐商哪里获取粮食,每日所用皆要依靠朝廷运输供给,对朝廷来说,也将会是一大负担啊。”

听完徐光启的担忧后,毕自严微微一笑,说道。

“这便是朝廷专门设立一管理盐业机构的原因所在,其中便要负责灶户们之各种权利申诉,以保证不会被奸商所压榨。”

说到这里,毕自严坐直身子,越说越兴奋,不愧为理财高手,早已想清楚了朱由校此次改制的种种利好,说道。

“而且臣以为所谓奸商压榨灶户之事不会发生。”毕自严看了看朱由校,见其对他微微地点了点头,得到鼓励后,继续说道。

“商人逐利,为了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便是提高食盐之价格,但是所产食盐数量多了之后,价格自然便会下降。况且还有朝廷在其中把控调节。那么想要依靠哄抬价格来换取利益,此举不通。”

“那么则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可走,便是加大产量,既然要加大产量,则必不可少地要依靠灶户们,好生款待都来之不及,怎可能再压榨呢。”

想到边防地区粮食问题,毕自严则忍不住叹口气,说道。

“至于徐阁老所提边防之粮食供应,现今主要依靠军屯,民运,年例以及开中法来解决。而盐业开中所能提供给边防地区之粮食,每年仅为一百万引左右,其实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

说到这里,毕自严又要准备甩锅了,说道。

“自从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琪改制盐政为纳银换取盐引之后,在边防地区之商屯以及依靠开中法供给粮食之策依然名存实亡,如此倒不如彻底废除,朝廷得了银子之后,完全依靠军屯,民运,年例或是招买来供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