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宅基地都是政府同意规划好的,王重家的有一亩半多。

戈壁滩上风沙大,还有沙城暴,别说是高层了,就连盖瓦都有些难度,大风能把瓦都给吹跑了!

不过这些都好处理,用水泥砂浆现浇出坡屋面,盖瓦的时候像砌砖一样用水泥固定,就不怕风吹了。

所以关键还是得有钱,只要有钱,好多困难都不是困难。

恰好,现在王重最不缺的就是钱。

卖手镯得的那十八万,来之前水花也塞给王重了,还有现在每月涨到了几千块的稿费,都是王重的底气。

有老支书跟马喊水帮忙,找人也不是问题,材料都运到镇上后,六月二十日,王重领着马喊水和李大有,带着涌泉村的几个乡亲和一个移民村里的乡亲们早已拉着驴车,牛车、板车等开始帮王重云材料。

几十个人,三十几辆车,旁边的几个移民村,也喊来了不少壮劳力,众人齐心协力,但也花了足足三天的功夫,才把王重买的这些建材都给运回了移民村。

宅基地那边,老支书也领着人,把王重要的地基,按照王重的要求给挖好了。

四十公分宽,六十公分深,纵横交叉,底部用木锤夯实数次。

有了当初在涌泉村时的经验,老支书也算是熟门熟路了,王重给的工钱是一天四块,比在镇上和旁边农场打工的工钱都要高,乡亲们干活自然也卖足了力气。

准备工作虽然都做好了,可动工却还有一阵子,混凝土最离不开的,就是水,可现在吊庄移民区这边,最缺的恰恰就是水。

老支书领人挖了个两个一米五深,三米见方的矩形水池,底部和边上抹上一层红泥,都不用水泥,等干了以后,就是两个天然的储水池。

买水运水又花了几天时间。

六月二十六,一切准备就绪,王重家的新家正式动工,钢筋混凝土浇筑一圈地梁,再在地梁上砌砖。

乡亲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钢筋混凝土的房子,不知道该怎么弄,看着王重往梁柱上洒水保养,看着那些多余的水流到地里,一个个心疼的跟什么似的。

人多速度确实快,只花了半个月,就已经盖上瓦了。

盖瓦上梁那天,王重到镇上买了一只羊,把羊肉和洋芋一起炖了,请了所有来帮忙的乡亲们,先把工钱给乡亲们都结了,然后白面馍馍就羊肉,美美的吃了一顿,

房子建好,王重回了趟涌泉村,带着水花,骑着摩托车,跨越几百里的距离,来到金滩村。

王重等人所在的移民安置村就叫金滩村。

看着面前孤零零的一座砖瓦房,四周被半人高的围墙包围起来,院门是木制的,类似于农场那种半敞着的门。

这是咱家吗?水花愣愣的看着面前的房子,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关键是在这一整片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就这孤零零的一个院子。

坐北朝南的主屋只有三间,但空间都很大,最中间的堂屋最大,两边略小一些,顶上盖的是瓦,以水泥固定。

水花推开院门,走进院里,院里地面上也铺了一层红砖,比外头略高,那些建筑垃圾也都被清理走了,里里外外都打扫的干干净净,都是乡亲们帮着弄的。

“东西两边屋子顶上我特意留出来的没盖瓦,以后等四周的树都种起来了,挡住了沙城暴,咱就可以架梯子上去,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

“水窖也弄好了,就在西屋外头,四周是三层的红砖,顶上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我还特意弄来个压水机,以后要用水,就不用一桶一桶的提了!”

王重微笑着不急不忙的给水花说。

“还和家里一样,西边是厨房、仓库、浴室和厕所,东边这里,我弄了两间厢房,等以后我们在这边彻底安顿下来了,就把老丈人也接过来,咱两再生个孩子,一家四口,住下来正好!”

正屋东边和围墙之间还有一块儿空地,和水窖那边差不多大小,王重用红砖围了一圈,做成花台形势,中间是回填的土,都是筛过的黄土,中间种了棵半人高的小树苗。

戈壁滩上,基本上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是有一个,地广人稀,而且地势也平坦,每家每户分到的宅基地,都远比远在在山沟沟里头的时候大。

三间主屋,窗户都是木制的,都装了玻璃。

木门关着,只露出个锁眼。

王重取出钥匙,拧了两下,把门打开,转身拉着水花的手准备走了进去。

水花却站在门口,并没有迈动步子。

“怎么了?”王重疑惑的转身看着水花。

水花道:“我想去你这段时间住的地窝窝看看!”

“有啥好看的!”

“我想去!”水花仍旧站在门口,目光坚定的看着王重。

王重展颜一笑:“行!”

王重领着水花,也没骑摩托车,就步行朝着地窝窝那片区域而去。

现在的金滩村,拢共才十几户人家,已经建起的房子,更是只有王重一家,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孤零零的一座房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