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风起明末 > 第八十八章 草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之后又不断的分兵调遣,因此人数不断的减少,直至现在麾下只剩下了两千六百人。

现在大战在即,洪承畴将高杰划到标兵序列之中,其目的也显而易见。

要不了多久,调令应当就会下来,命令高杰领兵南下。

陈望目光凝重扫视着校场之上的一众新兵。

今天是八月二十一日,募兵结束已经是过去了七天。

大部分的募兵都是饥兵,所以陈望并没有立即下令训练。

一共七日的时间,七日的时间都是让其在将养身体,当然还有背诵军律。

前三天皆是命人熬煮米粥,让其能够尽数吃饱。

而后才花钱购置了一批肉食,加入了米粥之中。

在第五日的时候,将所有的米粥换成了干饭,稍微加多了些肉和菜。

这些被招入了营中的新兵身体都已经是好了许多,脸上的菜色也都稍微消退了一些。

不过要想完全恢复,恐怕还需要起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些饥兵只是平时吃得少,并非是没有吃食,体型偏瘦罢了。

好生将养半个月绝对能够养回来,现在陈望并不缺钱。

西安就在南面不远处,只要有银子,什么肉食蛋奶都能够买到。

七天的时间,营地之中没有出现任何的骚乱发生,所有的新兵都老老实实的呆在军营之中,每日背诵着军律。

担任教官教导军律的,是原先在邠州招募的那三百多名军兵。

现在距离九月只有十天的时间,九月,正是高迎祥东进的时日。

南方即将爆发一场大战。

历史上的高迎祥会同了另外两路,合兵四十万众,与洪承畴所领的万余明军大战于三原。

虽然兵力悬殊,但是战局却并没有形成碾压之势,迟迟无法取得胜利。

在十月之时,高迎祥、张献忠等众战明军不力。

于是集结兵马再度东出潼关,分十三营东进。

现在如今,因为自己的干涉,以及蝴蝶效应引起连锁反应。

流寇在平凉府、庆阳府两路兵马皆是溃亡大半,如今仅剩下高迎祥和张献忠麾下所领的二十五万大军。

按理来说,洪承畴应该能够赢得更为轻松。

但是战场局势瞬间万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兵战凶险,战事没有结束之前,没有人可以断定输赢。

陈望推算过了情况,洪承畴召他南下驰援的概率很低。

因为在纸面之上,陈望如今麾下就只有九百余名辽骑,加上九百余名营兵,统共一千八百人。

卫军肯定是不能算作战力的,淳化这一战完后,卫军肯定是要被调回西安府内的。

洪承畴之所以调动卫军,实在是因为手底下无兵可派,无人可用。

只能是张疑设伏,故布疑云,将卫军都派遣了出去,让其打着假旗号守城居关,让流寇不敢轻易擅动。

要调也应当是调左良玉南下,左良玉麾下如今都是精锐战兵,战力卓着。

他麾下的一千八百人实在是太少了,陈望感觉自己多半将会被调往庆阳府,守备宁州。

因为如今的庆阳府并不安宁,北方的威胁也没有彻底的解除。

真宁是庆阳府最南部的门户城池,而宁州则是庆阳府南部第二道门户。

如今李自成所领的大军溃败,少数精骑跟随着李自成进入了关中平原,另外一部分被俘虏在了淳化。

更多的则是被左良玉在三水堵截全部俘虏,送往了邠州。

三水和淳化都属于邠州管辖,安置流民是邠州地方官员的事情,他们武将只需要领兵打仗即可。

李自成的侄儿李过在收到了战败的消息之后,带领着麾下精骑和马军头也不回的向北一路逃跑。

李过的麾下都是骑兵,自然是没有多少的攻城能力。

宁州之前遭遇数度围攻,但是宁州毕竟是州城,城建池固,城中青壮众多。

庆阳府毕竟是靠近边境,卫军还算是有一战之力,依托着城墙和城中的青壮守卫,勉强保住了城池。

而且李自成和惠登相两人相互戒备,因此都没有倾力攻城,宁州城也因此保留了下来没有陷落。

但是宁州城外的居民和周边的乡镇住民基本都遭了殃,都被裹挟入了潮水之中。

真宁和三水两城陷落之后,如今已经是残破不堪,万民凋零,城防也被破坏的差不多,不适合防守。

除去北逃的李过之外,北面还有惠登相带领的大股流寇。

李自成之前和惠登相分兵,李自成南下,而惠登相北上。

此前洪承畴已经是命令延绥镇分兵南下防守庆阳,同时截住流寇北上的路线的。

而惠登相自然是识相的没有进攻庆阳府的府城,而是绕道向着东北方的合水城,向着华池方向挺进。

似乎是想要借道延绥镇的南部,往延安府方向进军。

这个方略看起来胆大包天,竟然是想要从明军重镇的防区之中借道进入延安府。

但是真正的结合实际,这个方略其实可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