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风起明末 > 第一百八十章 筑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望的目光从工地之上一众正忙碌的工匠和工人的身上逐一扫过。

在工地上忙碌的人有男有女甚至还要小孩,修筑所城是所有的人事情。

这个年月就是孩童也需要忙碌,他们拿着挑着簸箕和箩筐运送这土沙和木料,然后在工匠的指导之下一点一点的搭建着房舍。

所有的人都是全神贯注,用心尽力,不仅仅是因为旁侧监工手中的长鞭,还因为这些地方就是修筑给他们居住,而且要是干活努力还能够拿到一定的银钱作为奖励,如何不让人奋力劳作。

“钱粮这些不需要担心,只要是用在卫所之上,你可以随意支使,不过要记得留下记录,清对号支出。”

修筑卫所花不了多少的钱,在九边修建一个用于防守侦察的火路墩需要银钱差不多也就二百两。

修建一座周长一里多的小型城堡,所需花费的银钱差不多也就是七八百两。

千户所城的周长一般都在四五百丈左右,明时以一百八十丈为一里,千户所城的周长基本是在两三里左右。

修建一座周厂将近三里的千户所城,石料木料一共加起来所需也不过两千多两白银。

所城如何修建,这些陈望根本不需要操心。

汉中卫的这些工匠他们时代都是匠户,汉中府内的卫所基本都由其祖辈营造,图纸也自然保存了下来。

而且明时的卫所城池大致的模板都是一样,按图修建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难。

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所内的工匠军户来做,实在缺人还可以由官府征募徭役,人工的费用只需要支付口粮即可,几近于无。

征发徭役这些过程很麻烦,需要当地官府协助。

其中需要打通不少的关节,也需要花上不少的银钱,所以陈望直接便让王元康直接拿钱去征募。

王元康那边支了大概两千多两用作修建的费用。

虽然陈望如今有十余万两在口袋之中,

陈望舍得,但是他也很清楚,这些钱自然是不能乱用。

但公是公,私是私,用自己的私钱来办公事,一旦是被别人知晓,必然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猜想。

这些钱还需要过一道手,才能干干净净的用于公事。

直接拿着自己赚取银钱用于公事,只怕是要不了多久,锦衣卫就来敲门了。

崇祯年间的锦衣卫是没有了爪牙,但是各地的督抚却是都还有耳目,明时之所以文重武轻,担心武将叛乱也是一大原因。

“冬日将近,所以主要优先修建的是城内的建筑,千户所外围的城墙大部分地方按照大人的吩咐,暂时只是打下了地基,最后才修建。”

王元康紧了紧身上的氅衣,天气一天比一天更冷,就算是身上披着氅衣,他都已经是感到了不适。

“修筑的速度最好再稍微快一些,最好能够赶在十二月之前让大部分的人都住进城内。”

陈望偏头看向西面,在西面的不远处搭建着不少简易的棚户,这些时日里面新募的军户都暂时住在其中。

“这段时间一共募集了多少的军户?”

陈望按着腰间的雁翎刀,目光转向侯在一旁的唐世平,询问道。

“自九月二十七日募军开始到现在,共募得六千一百八十五人。”

唐世平本来是在兴安城中,但是在返回汉中府后不久,陈望便下令唐世平和胡知礼两人带领半数的营兵赶来石泉。

兴安城内的防务仍然由胡知义负责。

将唐世平调来目的自然是负责募兵一事。

毕竟汉中之战、兴安之战后的募兵基本都是由唐世平在负责。

“其中男子有三千四百五十七口,成丁两千六百三十五人,幼男八百二十二人。”

“妇女有两千七百二十八人,其中十三岁以下女子有三百二十一人,其余皆是十三岁以上。”

唐世平的记忆力很好,只是稍微回忆了一下便给出了准确的数字,募兵的任务早在几日之前已经全部完成。

男丁的人数比妇女要多,而幼孩的占比更少,至于老人基本没有多少,连番的动荡能够活下来的老人并不多。

“所有人皆签贴入册,录下姓名和户籍,安置的棚户都已经搭建完毕,过冬的木柴也储存的差不多了。”

普通的民户想要成为军户,需要先签军户贴,然而则是录名登记入军籍黄簿。

在开具正副两本之后,盖下印信,从此之后,他们们便世世代代都是汉中卫的军户。

这个时节募兵并不难,虽说军户卑贱,现如今没有多少人的想去当军户。

但是汉中府如今的情况却是让人没有多少的选择,很多的人都已经是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局面。

军户虽然卑贱,但是起码还有一条活路。

户籍变更成为了军户,之前所欠下的税赋自然是不用再还了。

明时最为离谱的一件事便是人逃地荒,但是赋税差徭仍按照旧额征收。

留者输去者之粮,生者承死者之役。

就算是遭受兵荒,农稼失时,民众照旧缴纳税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