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风起明末 > 第二百一十二章 杨嗣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子急于平定内部的骚乱,允许了熊文灿招抚的注意,对此杨嗣昌根本没有任何的办法去阻止。

杨嗣昌心中沉闷,张献忠那边似乎还有很多的问题。

其之所以更够招抚成功似乎是用大量银钱打通了关窍,朝中和地方有不少的人似乎都收了不少的银钱。

张献忠受抚一事,就此已经是成为了定局。

天子甚至没有追究其抛掘凤阳陵墓之责,他又能做什么事情来阻止招抚的进行?

熊文灿将张献忠当成了郑芝龙,但是他不知道,张献忠和郑芝龙之间有着云泥之别。

流寇狡诈无比,降而复叛之事屡见不鲜,一旦张献忠反叛,南方大好的局面只怕是会瞬间消失。

「无事……」

杨嗣昌轻轻的摆了摆手,心中满是无奈。

为了能够布下四正六隅十面之网,他献策再征剿饷二百八十万,募兵十二万。

朝中很多人都说是他这是饮鸩止渴,孙传庭更是毫不客气的违逆他的意思,甚至上书直言他的方略过失。

到底是不是饮鸩止渴,杨嗣昌自己又如何不知道。

但是很多时候,人并没有选择。

哪怕明知道放在面前的是一杯鸩酒,为了能够多活些许的时间也必须要喝。

如今国家危难,地方困苦,如今又再征剿饷二百八十万。

一旦再度发生大规模的灾荒,依照如今国家的财政,根本无力赈济灾民,到时候又将会激起更大的民变。

但是若是不征那二百八十万的剿饷,不多募军士,又如何能够现在流寇大半已经消亡的局势?

对于孙传庭,杨嗣昌心中更多的是无奈。

孙传庭有将才,初上任便斩闯王高迎祥,大挫流寇士气。

但是孙传庭现在却又处处与他针锋相对,以致于他想要推行的计划推行起来都困难无比。

其余众人见到自己对于孙传庭不加惩戒,也是越发的放肆起来。

杨嗣昌合上了放在桌面之上的文册,身处于他如今的这个位置之上,很多事

情并不能由着他的心意来决定,很多时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身不由己。

孙传庭是忠臣,有将才……他想要用,但是不能用,也用不了……

本来洪承畴、孙传庭联手剿灭了闯贼,他是想要发放一笔金银作为褒奖。

但是如今国库空虚,而且和谈一事成为泡影,宣大等地为了防御建奴入侵,已经是将大部分的银钱都用去。

想要请银钱,比起登天还要难上半分。

这段时间,杨嗣昌费尽了心力终于是和建奴达成了和解的意向,也让天子颇为意动。

北地的建奴内部的情况并不是什么秘密,如今的建奴看起来虽然凶狠,但实际上内部比起昔日隆庆年间的蒙古诸部其实好不了多少。

和俺答统治下的蒙古诸部一样,建奴在军事同样强盛,但是内部之间却是并不相和。

【鉴于大环境如此,

建奴内部实行八王议政之法,黄台吉虽然窃国称帝,名义上为建奴之首,但是也受到诸多的制衡,其内部仍然有众多不服其管教的势力。

只需要效彷隆庆之时的俺答封贡暂时稳住北方的建奴,再实行分化打击之计,要不了多久建奴的内部多半生乱。

就算黄台吉能够暂时稳住部内的局势也无妨,北面的建奴迟早是要收拾的,但是现阶段真正的心腹大患还在内部。

开边市,封名号这些根本就没有多少实际的损失。

九边是什么情况,杨嗣昌如今清楚的很,他掌管兵部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熟悉了大半的事务。

而且当初他父亲还在世作为三边总督之时,杨嗣昌也从他父亲的口中听到了诸多的秘闻,九边上有不少的商人都在暗中和蒙古还有建奴做着生意,卖国求财。

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开放边市,让国家来赚这个钱,反而还能多了一份收入,缓解如今国家的财政危机。

只是……这大明的朝堂之上终究不是他的一言堂……

六月的时候,内阁首辅孔贞运罢归,由刘宇亮代为内阁首辅。

杨嗣昌也在同月晋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仍掌兵部事,才终于是成为了阁臣。

虽然如今崇祯对杨嗣昌器重无比,但是在和谈这一事上,天子却是迟迟未有开口。

杨嗣昌极力劝说天子把握时机与清和谈,接连上疏批评言官不顾兵部处境,只会空言误国,请求「圣鉴允行」,明确批准方一藻与高起潜议和。

但是最后所有的奏疏全都是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的批复。

而杨嗣昌自己主持和解的事情,也引起朝臣激烈非议,引来了大量的弹劾。

其中攻讦最力的是少詹事黄道周,以他夺情入阁为由,对其不断攻讦弹劾,甚至在奏疏之中直呼其名,以猪狗、人枭等词谩骂羞辱。

七月五日之时,也就是前几日,天子召内阁及诸大臣于平台议事。

和解一事果然遭遇了经延日讲官黄道周等人的口诛笔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