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风起明末 > 第二百一十四章 北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陈望练兵用的南兵的办法,但陈望出身辽东,又是曹文诏的亲信,而且家丁骑兵都是辽骑。

“你麾下的这些军兵,背上背的,是鸟铳?”

曹文诏的注意力一开始并没有在官道之上一众行军的军兵,因为左光先的举动才注意到了不一样的地方。

他看到陈望麾下的很多军兵似乎都背着什么东西,像是鸟铳。

但是鸟铳一般都是斜抗在肩上,而非是背在身后。

而且那奇怪的铳,又比寻常鸟铳要长,模样也颇为古怪。

“回禀将军,他们背上背的是汉中卫军器局中新造的铳,名为‘海誓’,是由鸟铳的改进而来的火铳。”

“改进?”

曹文诏有些好奇的打量着那些军兵背上怪模怪样的火铳。

汉中卫的事情他知道不少,陈望现在除去了镇守副总兵的职位,还是汉中卫的指挥同知。

本来按照常理来说,作为副总兵,陈望怎么都要授个都督府的官位,一个小小的卫指挥同知对于副总兵来说,地位太低了。

不过这件事是洪承畴和孙传庭默许的事情。

汉中府地理位置特殊,还是瑞王的就藩地,当时汉中府四周群狼环伺,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举,才有了陈望整顿汉中卫一事。

陈望也很有分寸,只分了汉中卫的部分统辖权,征募流民重建北毁的两座千户所,这些事情洪承畴和孙传庭都知道。

汉中卫军器局也在陈望的统管之下,也并非是秘密。

陈望向着跟在一旁的胡知礼使了一个眼色,解释道。

“末将麾下军兵除去骑兵大多都是辽东的精骑外,其余的军兵基本都是从流民之中征募,多是汉中、庆阳两府的人。”

“有不少的人会骑马,但是会使弓弩的没有多少。”

“要是从头训练,只怕起码要下一年半载的苦功才能够勉强拉上战场,所以军中的步卒多是装备着火铳。”

弓箭手难以训练,一名合格的步弓手起码都要经过年许的训练,在战场上才能起的了作用。

而火铳则不然,学习装填换药,只需要练上半月不到便可以颇为熟练掌握引放的办法。

火铳不比弓箭,只要端着引发,透过照门和准心瞄准对敌即可。

训练数月作用的铳手,在战场之上就能够发挥不小的作用。

在陈望解释的时候,胡知礼心领神会越众而出,从队列之中叫出了一名背负着火铳的军兵出列。

“这些火铳都是汉中卫军器局所产,工部火铳实在不堪使,所以末将接管了军器局后,便开始大加整顿。”

“如今这些火铳用料还算充足,又可以按照军器上的刻字来找寻制作工匠,基本不会炸膛。”

曹文诏接过了递来的海誓铳后的第一感觉便是厚重,比起寻常的鸟铳要重不少,还多了一个枪托,而且看上去似乎也漂亮了不少。

对于陈望在军中大规模普及鸟铳,曹文诏并不意外。

他看过《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知晓戚继光对于鸟铳的评价和推崇。

但是怪就怪在他没有看到这支鸟铳上有放置火绳的地方。

“海誓铳不用火绳,用的是自生火铳的打火方式,利用燧石发火。”

“自生火铳?”

曹文诏心念转动,他有些耳熟,但是一时间想不起到底是在哪里听过。

不过燧石发火他却是听懂了,而且不仅听懂,连弃用火绳换用燧石的好处都已经是知晓的差不多了。

“换用燧石发火的话,那开枪的速度,应该比火绳要快了不少。”

海誓铳在贺人龙、左光先、祖大弼几人的手中传递。

几人都是总兵,对于这些武器的了解不比一般的工匠要差多少,虽说边军主要装备的是三眼铳,但其使用鸟铳者也不在少数。

用燧石发火替代火绳发火,无疑是可以剩下大量的装填时间。

“此铳,应当普及全军。”

曹文诏面色肃然,短短的时间里,他的心中已经是有了决断。

他感觉若是将军中的火绳引发的火铳,都换成这般燧石打火的火铳,战力必然能够提高许多。

“将军容禀。”

陈望心念微动,说道。

“燧石发火比起火绳来说虽然先进,但是发火率不高,如今只有六成。”

实际上的发火率是在七成以上,但是陈望自然是要往低一点说。

“而且,就算此铳推广全军,只怕还是没有多少人会用……”

陈望没有将话说完,但是曹文诏已经是明白了内中的意思。

工部和各地军器局产出的鸟铳根本没有多少人敢用,拿过来都还要挑挑拣拣一番,就是这样炸膛率还是不低。

军中的那些铳兵,有不少都因此而毁容和受创。

“是我冲动了。”

曹文诏有些无奈,他知道陈望说的是实话。

鸟铳确实犀利,但是工部和军器具产出来的铳枪多是偷工减料,质量堪忧,真没有人多少敢用。

这海誓铳造出来,也不过是和鸟铳一样的下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