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风起明末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应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曹文诏虽然只是他的叔父,但却早已经恩如父亲。

之所以有湫头镇之围,完全是因为他大意轻敌冒进,一路追击。

曹文诏担忧其孤军被流寇所围困,因此率军紧跟,而没有来得及派遣侦骑侦察四方,以至于险些误入包围网中。

幸好因为陈望的提醒和最后的表现,才使得情况没有恶化。

若是曹文诏真的因为他而战死沙场,曹变蛟自己也没有办法原谅自己。

所以自湫头镇之战,之后所有的战事,曹变蛟再没有过轻敌冒进的举动,无一不是谋定而后动,计算得失和局势,有了把握才会出击,不再如同以往一味的猛冲猛打。

正因为如此,这一次在遇到流寇的阻拦之后,曹变蛟选择的是保全实力见好就收。

若是换作以前,曹变蛟只怕是已经带着骑兵接连冲杀了数阵。

“曹帅对我也有恩遇之恩。”

陈望端起茶杯,同样饮尽了杯中的茶水。

“如今我能做到一镇总兵,若无曹帅相助必无可能。”

总兵已经是武臣的巅峰,这一路来,战功大多虽然都是他自己拼命取下的。

但是没有曹文诏的招抚和提点,只怕早已经是在中道止步了。

陈望放下了茶杯,武将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比文官要简单的多。

仅仅是短短的一席话,陈望和曹变蛟之间存在的些许的隔阂便已经是消失无影。

“如何对付流寇,你的心里应该是早就有了方略吧。”

曹变蛟将手放在桌面上,身躯微倾,询问道。

消除了隔阂,两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许多。

对于陈望,曹变蛟并没有妒忌什么,更多的是敬佩。

青山关大捷,大涨诸镇之士气。

半个时辰的时间,连克三营。

而后的公树台血战,他站在东山的高坡之上,用望远镜看的也是一清二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的局面没有必胜的把握,我认为还是坚守的好。”

陈望摇了摇头,现在这样的局势。

就算是能打过张献忠,他都不会去打,更不用提眼下胜算不明的情况。

现在他手底下的兵马并不多,满打满算不过两万多人。

川兵四个营,张令和陈一龙的两个奇兵营,武声华的援兵营,还有一营的土家族战兵,一共一万人。

陕兵有三个营,李国奇领的一个奇兵营,另外两个游击领的游兵营,共计五千兵马。

曹变蛟麾下有两千的骑兵,张二和黄龙两人的游兵营,整编完后估计加起来也就三千。

陈望自己领的正兵营如今还没有整编和补充,还是只有两千人,留守汉中的老兵只有两千三百多人,一共加起来才两万多。

各营战力良莠不齐,陕西来的五千兵马之中,能看的也就是李国奇的部队,另外两个游击下辖的游兵营各项甚至都还不如张二和黄龙。

川兵能战,但是武备并不好,西南气候湿润,盔甲不易保存。

因为国家近几年来战乱不休,大部分的武备都被调往北方,因此川兵能用的甲胄就很少了。

那些土家族的战兵都是临时被征召起来的,很多都没有盔甲。

宣慰司下的武库能够备下的兵甲数量是有限制的,不允许备多。

有盔甲的部队和没有盔甲的部队,战力完全是两码事。

陈望感觉如果不算他麾下的部队,只怕是陕兵和川兵之中的盔甲还没有流寇的多。

“坚守吗?”

曹变蛟微微皱眉。

他不反对守关,青山关之战强攻营垒,他麾下的家丁损失惨重,虽然孙传庭确实给他挑选精兵补了回来。

但是调来的新兵,终究还是没有原来的家丁的好用,实际上战力还是受到了很多的影响。

“我们一味坚守,杨阁部那边恐怕不好交代啊。”

曹变蛟感觉有些为难,东线那边接连受挫,杨嗣昌多半会催促他们展开攻势以缓解压力。

“无妨。”

陈望笑了一笑,杨嗣昌给与的压力,他自然是也有料到。

“杨阁部那边肯定是要给交代,打肯定是要打,只是怎么打的问题而已。”

昨日的时候,杨嗣昌便已经是传下军令来,让他抵达平利之后,伺机向竹溪发动进攻,以配合东路军的攻势。

杨嗣昌南下接任总理之职,大誓三军,自然是想要快速获取战功。

只有获得了战功,才能对于崇祯有所交代。

对于杨嗣昌的军令,眼下还是要去遵守。

历史上左良玉不听调遣,也是因为流寇当时已经做大,而他的麾下也有了数万兵马,有了拥兵自重的条件。

眼下这些条件,陈望自然都不具备,而且陈望也不准备去走历史上左良玉所走的道路。

“如今时机还不成熟,我麾下兵马于青山关损失惨重迟迟未有补充,现在才从汉中府募兵补充,战力恢复还需要时间。”

“川兵和陕兵的情况,我都已经呈递给了杨阁部,暂时以守为主,派遣骑兵前去袭扰,也能够有所交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