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第115章 杂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石亨听到朱祁钰的话,心中不禁泛起涟漪,连忙道:“臣必为陛下效死,万死不辞。”

他有点听懂朱祁钰的意思了。

这次奇袭草原,和以前有两点不同。

一是主动出击,以小股兵力袭击蒙元余孽,行动迅速,出其不意,不像以前,基本上都是皇帝亲征,将领没什么主动权。

二是不设监军,这对于将领来说好处太多了,不论临战、后勤、战术,各个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不再会有人胡乱插手指挥之事,简直是有宋以来几百年都不存在的好事。

尤其是第二点不设监军,对于他们这些统兵的武将真的很重要,君不见有宋以来这一条害死了多少将领,唐朝的高仙芝、宋朝的杨业全都是被监军害死的。

朱祁钰的意思石亨听懂了,于谦自然也听懂了。

他身为兵部尚书,对于监军还是比较认可的,当然,宦官监军就不行了,但是文官监军还是有好处的,最起码可以确保武将不会轻易造反,天下局势可以在文官的掌控之中。

只是朱祁钰没有明说,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暗暗记下,回头找机会再行劝谏。

朱祁钰对于石亨的态度没有什么表示,只是笑着道:“朕相信武清伯。”

“只是这次兵部没法给你记功了,回头朕再找机会补偿你。”朱祁钰提起了王文的弹劾。

不过石亨还能说什么,只得翻身跪倒,道:“多谢陛下。”

“其实臣受点委屈没什么,功劳算不算也无所谓,只是委屈了下面的士卒。”

朱祁钰转头问向于谦:“此次兵部议功的结果出来了吗?”

“出来了。”于谦点点头,答道:“这次武清伯出击,除了武清伯之外,士卒每人五两银子,将领升一级,回头填补到重建的京营中去。”

“奏折已经递送到了内阁。”

朱祁钰思索了一下,点头认可:“就这么定了,一会儿朕就让人批红用印,尽快处理,不能让士卒寒心。”

“臣遵旨。”于谦答道。

朱祁钰顿了一下,接着道:“户部的银子还够吗?不够的话,朕从内库调拨一笔银子给你,有功将士的赏赐要尽早发下去。”

“多谢陛下。”于谦连忙翻身下跪,叩谢皇恩。

说实在的,他为了这些犒赏的银子已经愁了好几天了,户部那面始终不愿意放出来银子,毕竟瓦剌把京师地区祸害得不轻,安抚灾民需要钱,修葺城池也需要钱,户部尚书陈循也是焦头烂额。

不过朱祁钰的下一句话就把他的信心怼回去了。

“当然,如果户部的银子够了,那朕就不调拨了,内库也没多少银子了。”朱祁钰如是道。

“臣尽力而为。”于谦无奈答道。

近期六部官员都焦头烂额的。

兵部忙着整理京畿防卫和犒赏将士,户部忙着弄钱和安抚灾民,刑部则是忙着协助吏部和安抚地方,就连没什么事儿的礼部都在忙着朱祁钰登基改年号的事儿。

但是,最焦头烂额的还要数大理寺,他们认第一,没人敢认第二。

原因很简单,大理寺丞薛瑄惹到了朱祁钰嘛。

吏部考功司眼下是常驻大理寺,与刑部抽调的人手一起复查历年来的案例卷宗,尤其是薛瑄在大理寺任职期间,审查得更是仔细,已经被查出来四个案子的判决不符合大明律,十几个案子的证据不足却匆匆定案,这里面就有薛瑄主审的。

薛瑄很心烦,非常心烦。

他万万没想到,朱祁钰居然用京察来对付自己。

虽然他请宗室诸王入京也是脑子一热,转眼自己就后悔了,但是那只是一次谏言啊,为啥你朱祁钰就下死手呢?

以往大臣进谏,哪怕惹怒了皇帝,也是由其他同僚出面弹劾,结果无非就是罢官去职,至少自己的名望还在,回乡研究经典,也是一个大儒。

然而朱祁钰这次居然用的是京察。

要知道,要用京察罢黜自己,那只有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这八法可以用。

问题是,自己所有的根本就在文人这一点上,而京察八法这几条哪个都不能安在自己身上啊。

贪,肯定是不行的,大明律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就要剥皮实草,这一点是不敢的。

酷也谈不上,自己是文人,士林中名声颇佳,一旦被人说自己是酷吏,那他只有自尽一条路可走,一死以明志而已。

无为、不谨,这是文人的大忌,这一点绝对不能被扣上。

年老、有疾,这两点倒是无所谓,反正自己年岁也不小了,身体不算太好,一般情况下,皇帝罢黜官员用的比较多的就是这两条,但是,一旦因为这两条被罢黜,那自己就再也没有起复之日了。

浮躁,有损自己名声,才弱,那更是在污蔑自己。

因此,薛瑄判断,对于自己最好的评价应该就是年老、有疾,这样能够不损自己的名声。

只是他想错了。

朱祁钰搞京察的根本原因压根就不是对付他的,而是为了掌控朝局做准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