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第721章 到倭国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吉带着满脸震惊和不可思议离开了奉天殿,不过这些事情他并不敢向外透漏,毕竟朱祁钰和自己说男女之事,还牵涉番邦,这种事情即便他说出来也不可能有人相信,还平白落一个诋毁君上的骂名,自己何苦来哉?

两天之后石彪也回来了,朱祁钰一样召见了他,详细叮嘱一番,给了他五千人马,而且是五千骑兵,即便运输的时候可能有些麻烦,但那也是严启盛需要操心的,又不要朱祁钰想办法,再说了,大明打下安南之后,也缴获了不少战船,虽然以小船为主,但是挑选出来一些作为运输船还是没有问题的。

大明现在并不缺船。

人齐了,自然也就该出发了,对于洋流的问题,朱祁钰选择让严启盛来决定出发的时间,毕竟这年头出海,主要靠的是季风和洋流,如果不能选对季风和洋流,那说不定被吹到哪里去了呢,当年的鉴真和尚东渡倭国不就是么?直接被吹到了海南,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回来。

严启盛的海军是目前大明唯一可以远航的海军,朱祁钰可不敢胡乱指挥,这也是他让严启盛作为主帅的原因之一。

好在严启盛熟悉海况,趁着九十月份东海的海况平静,直接从长江口出海,然后一路向东,先是抵达琉球国,然后顺着暖流一路北上,顺利抵达了倭国。

在琉球的时候众人遇到了一点小意外,其实倒也不算什么意外,只是琉球王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居然在琉球见到了天朝上国的使臣,于是迫不及待地接待了他们,其心之热让刘吉等人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上国之臣,不禁受到了琉球王最热烈的接待,还由琉球全程提供了船队数万人的补给,一众使团众人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军士,都受到了琉球人最热情欢迎。

甚至琉球王还提出了一个让刘吉无法决断的要求,那就是希望琉球可以并入大明,他琉球王愿意交出国土,只做一个闲散的王爷就行。

对于这样一个要求,刘吉虽然不敢答应,但是也答应琉球王可以向朝廷转达他的要求,还从随身携带的货物之中拿出一个珍贵的白瓷送给琉球王,感觉得琉球王热泪盈眶,恨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全部塞给刘吉侍寝。

没办法,刘吉可是二甲进士,翰林学士,大明鸿胪寺少卿,朝廷正四品的大员,他们琉球什么时候见到过学识如此渊博的人。

于是,经过了半年的时间,大明的使团终于出现在了倭国东面,在大阪城登陆。

此时的大阪还是摄津国,属京畿区域,为五畿之一,距离京都不远,顺着淀川逆流而上可直抵平安京。

大明使团的出现震惊了当地的管领细川氏,守军立刻便通知了正在摄津的守护、细川家的家督细川胜元,毕竟出使大明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儿,而大明派出使团出使倭国却是很久没有过的事情,洪武二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派使团来过倭国,一方面是通知倭国大明已经建立,另一方面也是训斥倭国不管倭寇,任由倭寇袭扰大明。

不过当时征西大将军、后醍醐天皇之子怀良亲王接见了明使,也许是当时朱元璋的圣旨写得不太客气,也有可能是当时的怀良亲王正值巅峰、心高气傲,总之听完了朱元璋的圣旨之后,怀良亲王勃然大怒,直接便命人将大明使团绑了,抡起屠刀就把五名随员砍了,使团正副使杨载和吴文华则被绑了起来,丢回了大明。

其实这也不怪怀良亲王嚣张,毕竟当时给倭国的圣旨里提到了,倭兵数寇海边,生离人妻子,损伤物命。故修书特报正统之事,兼谕倭兵越海之由。诏书到日,如臣,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盗,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图之!

翻译过来就是,你们倭国人几次攻击大明,给我大明造成了损失,所以我大明现在给你们发了一封警告的诏书,现在有三条路可供你们选,一是诏书到日,如想称臣,则拿着国王给皇帝的奏章前来奉贡;二是如不想称臣,就专注于保境安民、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老老实实呆着;三是如不痛改前非,一心做寇盗,犯我天朝。那朕便下令出兵日本,将盗寇一网打尽,捕获国王,替天行道。国王你要给我好好想想!

当时的怀良亲王刚刚击破丰后国的大友氏泰,足利直义向南朝投降,天皇一脉好不容易对幕府将军形成了优势,怀良亲王正是风光的时候,怎么可能忍下这口气?

最重要的是,等杨载和吴文华回到大明的时候,恰逢徐达北征,没功夫搭理他们,只得将此事按下,回头再做打算,毕竟朱元璋也是个理智的人,大明刚刚建国,天下都没有统一,势力上是远不如当初的元太祖忽必烈的,而蒙古人两次征讨倭国都没有成功,朱元璋自然也要慎重,最终只得不了了之。

所以,如今突然出现在海上的明军,莫不是过来报仇的不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