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红楼:北静王今天也在怀疑人生 > 第658章 安定边疆不一定要打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58章 安定边疆不一定要打仗

建议?

当然是敲骨吸髓抽空了他。

藩属国还是太自由了,是时候让茜香国见识一下什么叫经济殖民了。

水溶拱了拱手,笑得如同话本子里的狗头军师一般,帅脸都挡不住奸诈:

“陛下, 俗话说得好,这油水嘛,就像兜里的银钱,是要方法对了,挤一挤总是有的。

臣有一个小建议,那就是租界!”

“租界?”

这又是个新鲜词,司徒景转了转手中的沉香木十八子:

“若渊,你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了?”

水溶没有急着解释,而是说道:

“陛下,咱们大晟对于周边的国家,施行的是藩属国的政策。

这藩属国,又分内藩和外藩,如今大晟名义上已经没有内藩,但实际上,镇守四方的异姓王以及节度,也可以看做是内藩。

而外藩,也分海外远藩,以及朝贡之国。

这外藩属国,只是名义上向着我大晟称臣,以及在王位更迭之时,接受我国的册封。

同时对我大晟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

而朝贡之国,如高丽、暹罗、茜香等,还要定期遣使来大晟,向着陛下和朝廷纳贡。

而我大晟也会给出一些赏赐。”

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水溶说这个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话:

“其实我大晟基本不会插手这些国家内部的事务,而他们称臣纳贡也不代表着从此就边疆平靖了。

如贡榜,亦或者茜香国,同大晟之间,常常会发生一些小的摩擦和冲突。

所以臣曾经产生了一些疑问,为何会如此呢?

是不是我们如今的藩国-朝贡制度有什么不足之处。”

司徒景精神一振,身子略前倾。

“若渊,你是要劝朕改革这藩属国的制度?”

司徒景惊叹于水溶的大胆。

“自然不会如此冒进!”

水溶微微勾唇,胸有成竹的说道:

“陛下,贡榜在前朝的时候称为安南,从大唐时期开始,安南就几度反叛,前明,安南也一度归属中原,而后来再次叛乱,最后明朝在多番衡量之下,舍弃了那块土地。”

司徒景知道水溶为何提起安南,因为这就是前车之鉴。

从各方面来说,安南,也就是如今的贡榜,同茜香国都有些相似。

水溶打开舆图,这是司徒景桌案上早早备好的。

水溶指了指贡榜,手指又微微下滑,落在茜香国的位置上。

“其实贡榜国和茜香国有些相似。

而且贡榜国比茜香国更加的野心勃勃,具有攻击性。

这些年来,贡榜国一直都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

司徒景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水溶:

“看来,你这计策有更深的用意,属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水溶又指了指高丽:

“陛下,您也是熟读史书的,咱们中原的王朝对于这些邻近之国的态度,从古至今无非只有两种。

攻打,或者占领。

唐时曾覆灭高昌,高句丽,但是为何大唐没有占领,反而后来又有了高丽国?

前明也一度攻占安南,设立郡县,为何又放弃了这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的成果?

宣宗亲冒锋矢,北击草原,大破兀良哈,难道不英武果毅吗?

作为马上皇帝,他难道会缺乏发起战争的勇气吗?”

司徒景摇头:

“自然不是如此,不过是得不偿失罢了。

劳师远征,靡费甚巨,对朝廷来说得不偿失!”

水溶“小小”的吹捧了一下:

“陛下此次决定不动大军,而是定下这瞒天过海、暗度陈仓的妙计,甚至没有顾惜自己的名声,实在是英明,也令臣很是敬佩,并且甘拜下风。

比那等为了一时义气,或者为了青史上留下名声政绩而出兵的好大喜功之辈可要强上许多。”

司徒景摆了摆手:

“与国家强盛及百姓富足相比,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水溶心里竖起大拇指:

“那等域外之国为何反复无常,固然有宦官骄横跋扈,为了敛财,致使民不聊生,激化了矛盾的缘由,根本原因是朝廷对当地的掌控力不足,鞭长莫及,所以当地官员才能作威作福。

何况归附时间尚短,当地的土人尚未归心,几点相叠加,才早就了这种结果。”

水溶端起茶盏润了润喉咙:

“由此可见,在交通方式不能足够发达便利的情况下,彻底攻占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安定边疆不能只靠着打仗,打下来还要治理,在安南一事上,大明便陷入了战争的泥潭,耗费了十几年,无数的人力物力,最后也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孙子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司徒景也颔首表示赞同,这话一点都不君子,但是听起来该死的有道理。

别看那些文人天天嚷嚷着天朝上国行事当光明正大,取得大义。

实际上能靠诡计取胜,谁想要动用武力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