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幻言 > 吻剑 > 第326章 再探梨花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凌丫头高兴问道:“少爷莫不是想学那个……隋炀帝?也带我们去江南赏琼花,我还没见过琼花是什么样呢!”

木子因摇摇头说道:“嗯!管家说过,隋炀帝不是好皇帝,我不会学他的。”

“就是!木少爷是做状元的人,他要是去学做皇帝,伺候的人可多了,就不用我们陪伴玩耍了,那时我们只有呆在安军岭,哪儿也去不了了!”

“啊!那那那……少爷,你还是学做一个状元吧!老爷说了,明年就叫人造一幢状元楼,少爷你明年就高中状元喽!”

凌丫头忙着改口,她也不知道考状元、要经历那些过程,只管往好的状态、想当然地说说。

“那太好了!我们明年就可以看琼花,一起玩苏杭……”

“看你们这么急着去江南,我还非得考中状元不可,却不知俞先生教的书管不管用,要是不行,就换了他!让我爹去京城请一个、诸子百家读遍,什么都懂的大先生。这俞先生也太老了,怕是跟当今皇上想不到一块儿……”

……

“公子爷,快来看!这里有东西……”

木子因倚着金池护栏,正在遐想往日的欢乐趣事,不知何事却被人高声喊醒,惊起身转头一看,却是车夫老黄在叫唤,子因匆忙越过石阶码头,快步赶到车夫近前。

原来,老黄在假山池沼周围,割草修整局部园景,想恢复旧日模样,镰刀无意间划破草根泥地,不知被地下什么东西磨蹭撞响,车夫用镰刀将周围的浮土去除,发现表土下埋着一个陶罐,所以急忙大喊告诉木子因。

木子因奇怪,这陶罐埋藏的很浅,蹬下身伸手拽住陶罐的耳柄,用了些力,方才从泥地里提出,他感觉陶罐分量不轻,木子因放下罐罐,揭开盖子一瞧大惊大喜,原来里面尽是一些珠宝饰品和金银玩物。

木子因拿出一只金龟子,微微一笑在手中掂了掂,这金龟子小的时候他玩过,后来丢在何处、他也记不得了,是谁埋在这里的?

木子因想不明白,估计是契丹官军烧杀抢掠时,木家人匆忙保命藏匿,因此埋得不深。

扭头见老黄还在除草,子因劝道:“老哥,别忙活了,歇着吧!要不,你的肩膀又会疼痛的,再说,这里已不会有人来观赏,过来过来……”

“哎,没事!这点农活还不算什么,荒草除掉往后,你从这经过假山,沿水池走走方便得多。”

老黄轻轻抹去额头的细汗,说笑着也就走近。

见老黄走过来,子因站起身,将金龟子递过去,说道:“送你一个小东西,好歹咱们相识一场……”

老黄一见是一只金子做的玩物,连连摆手说道:“公子爷,谢谢你的好意,这东西金贵!你赶紧收好,我在这里有吃有喝,还有工钱,这玩意儿不能要……”

“黄老哥,你怎么见外了不是,若不是你发现这些宝贝,谁也见不着,咱哥两个有缘,往后说不定、请你帮忙的地方还多,你要是再推辞,那我就不能留你了!”

木子因一把拽过车夫的右手,将金龟子塞在老黄的手心里。

“啊!这这……那……公子爷,多谢了!小人只怕对不住……我这就把水池、假山周围再打点打点,以后公子爷回来看看,不至于太寂寞冷清。”

说完,车把式就急着过了小桥,准备继续清理假山周围的荒草,有时间顺便移栽一些值得观赏的花草,好教木家老宅有点生气。

木子因听老黄说得虽有点道理,却依旧摇头,背手迈步走近金池,望着池水复又叹道:

“没必要了……哎!这里面原有几条金鱼,是让大伙儿看的,可该来的人或许永远不会来了,所以一切都不重要了,就让它们回归自然吧!这样还能让我找回记忆。”

想起自己在京城空欢喜一场,考中状元反而成了笑话,觉得对不住几个童伴旧友,而今她们与己多半生死相隔,当初的承诺俨然成了睹物思旧的哀愁。

老黄从木子因的语气中,感受到他无奈、疲惫、郁闷、怀念和伤悲,轻轻地应了一声没再多说话,放下手中镰刀然后悄悄走开。

子因在荷花池凝望许久,过后拾起陶罐来到库房东面,将以前搜罗存放的金银合并在一处,依旧放在那间破屋的肮脏角落里。

他刚出门,就听见院外后山有喜鹊叫,突然萌生好奇寻看之心,经过院外门西边的茅厕时,子因记起、这是谷管家和自己当年逃命的小道。

忽然,木子因想到一件事,那是谷管家交给他的神秘布包,里面有十个黑白圆石蛋,这个布包被他放在了梨花谷,上次匆匆忙忙没来及考虑。

于是,他决定乘这两三天闲工夫捣鼓捣鼓,看看到底有什么因果玄机,使得谷管家工钱不要,也一定带着这个布包逃命,而且这个布包,差一点让自己丢命。

木子因想到这里,三步并作两步回家,跟老黄说自己出去几天,要他不要担心,老黄要公子吃了午饭再去。

木子因摆摆手,直说了不必、便急急离开。

木子因第二次来到梨花谷,正逢梨花盛开暗香浮动,子因大喜掏出面饼,有滋有味地咀嚼,左手托着水碗,不时地喝上几口,独自在梨树下来回走动,身边的溪水汩汩地流淌,这里的瀑布声听起来不大。

子因好奇心再起,沿溪水一直东行,沟谷两边都是极陡山崖,走了半里地稍微缓和一些,山崖呈阶梯状放大上升,依然高不可攀,而且荆棘丛生。

再往前走,不远是怪石嶙峋,且渐渐地拥抵倒向谷底,令人毛骨悚然,似乎随时有可能倒塌填平山谷,溪水自罅隙流出、无影无踪。

原来整个梨花谷,并非是一个天坑地陷,而是人工挖掘的残迹遗留,只因临近有极其古老的溶洞,遂被地下水长期冲刷、溢流,形成一个偌大的近似半圆的三角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