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东晋,我来了! > 第151章 誓师出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望居然获得如此殊荣,在场人虽然大多都是名士,打仗虽然不行,但文学书法,诗词歌赋都在行,皆暗暗惊叹、羡慕不已。

只见袁宏从班列中稳步走出,来到观礼台的边缘处站定,仪态庄重,气定神闲,秋日晨风吹拂他朱红色的官服,那五短身材显得异常高大,如上界太白金星下凡一般。

他展开手中的绢布,高声颂道:

“公出颍川,世代忠良,风骨峭峻,家风厚泽,先有太丘,后有靖侯,再有威公,功勋累累,光昭日月,今逢乱世,胡虏猖獗,神器南迁,欣之英达,灵鉴洞照,宇量高雅,远明管乐,近学刘祖,晋之得贤,于斯为贵,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也。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微哉!微哉!乱曰:夫子固穷,游艺文兮,乐以忘忧,惟圣贤兮?达人从事,有仪则兮,行止屈申,与时息兮?君子履信,无不居兮,虽之蛮貊,何忧惧兮?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故,广陵公替天征讨,百舸争流,无往不胜,远击北海,百夷鳞集,万邦来朝,凡普天之下,皆俯身叩拜天子阙前。”

袁宏的文赋从颍川陈氏的始祖陈寔赞起,陈寔乃东汉名臣,因早期在太丘县做过县令又叫陈太丘,“梁上君子”这个成语就是他的故事。

再写三国曹魏名臣陈群,死后追封为“靖侯”,最后是陈望之父陈谦,死后谥号“威”。

陈望从小聪明英武,气度高雅,他的偶像是管仲乐毅,学习的目标是两晋名将,创造了“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等成语的祖逖和刘琨。

此次出征是吊民伐罪之道,只要是遵循谋略,确立礼仪,再强大的敌人也能战胜,绝妙,绝妙!

总之:孔子在困苦中能守节操而学艺文,能够乐而忘忧只有圣贤。达人行事须按原则,一切行动适应形势。坚持忠信四海为家,虽到蛮荒有何忧惧。

执守大道,天下万物都会来归附,归附之后而不互相伤害,就会和平、安定,国泰民安。

因此,陈望奉诏北伐,一定会成功,一直能打到传说中的北海(今贝加尔湖),让千百蛮夷部族都来到建康,拜倒在皇帝丹樨之下。

洋洋洒洒,二百八十三字,绝对是才贯二酉,班马文章,不世佳作。

读完之后,观礼台上的众多文武官员以及将士家属纷纷发出了赞叹、喝彩声。

听得陈望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道,他比我还了解我,唉,这古代文人墨客可是真能胡诌吹捧啊。

只听侍中王坦之标志性的男高音浑厚洪亮地声音传来,“素闻广陵公善于即兴诗词,乃孙兴公爱徒,此情此景,何不赋诗一首?”

众人尽皆叫好,纷纷鼓起掌来。

陈望在马上略一沉思,昂首看向观礼台,大声吟哦道:

“末臣谋略勤宵旰,数载百战不贪功。

定使渠魁齐授首,君王从此不忧胡!”

“好!”

“妙!”

“壮哉!”

“再来一首!”

……

观礼台上的人群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欢声雷动,震耳欲聋。

陈望远远看向台上的太后老妈,她漂亮的杏仁眼中早已湿润,正一脸不舍得看着他,不由得一颗心沉到了谷底,知道她是太为自己担心了。

他虽然难过,但绝不能流泪,身后这五千多大晋子弟兵哪一个没有父母或者妻儿担心挂念啊。

遂尽力抑制住悲伤之情,举起双手向褚太后摆动了起来。

看台上的陈望师傅孙绰本已经为他的诗沾沾自喜,大家都在夸赞他教徒有方,以为陈望示意又要创作佳句,赶忙高举双手,令喧嚣的众人安静下来。

陈望看着太后老妈,大声吟哦道:

“巍巍战舸系秦淮,直到征人洒泪别。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思念过江南。

夜夜青山入梦来,夜夜是你,青山也是你。”

褚太后再也忍不住了,在座榻中娇躯颤抖,掩面而泣。

正当众人大为伤感,在咀嚼回味陈望的诗词时,一个淡粉色的身影从观礼台阶梯上跑了下来,飞快地奔向了陈望的紫骅骝。

这下惊呆了观礼台上的所有人,陈望定睛一看,正是他朝思暮想的心爱女人——王法慧!

陈望赶紧跳下紫骅骝,张开了双臂,王法慧一头扎进了他的怀里,嚎啕大哭起来。

陈望虽然知道这首搭配而来的诗词是写给太后老妈的,表达了对慈母的思念和不舍,但听在王法慧的耳中却是写给她的情诗。

一时间,万众瞩目中,两个在大家眼中郎才女貌的神仙眷侣,相拥在一起。

这就是魏晋和其他朝代的不同之处,不拘常理,旷达不羁,举止洒脱,返璞归真才是人们钦佩而加以模仿学习的偶像。

“哎呦?”司马曜手抚下巴,嘴唇抖动,发出了一声轻微地惊呼。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观礼台下热烈拥抱的二人身上,都没有听见司马曜的声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