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九锡 > 第127章 【龙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兵部尚书丁会不动声色地看向郭从义的侧影,心中生出强烈的敬佩之意。

今日大朝会上天子先声夺人,将萧望之和厉天润捧得极高,又用天家历代君王的大义名分压得群臣不敢反对,首次展露出他身为大齐天子的锋芒。

在确立厉天润的功劳和地位之后,天子顺势抛出江北之地的设防问题,摆在群臣面前的选择便只有两个,要么捏着鼻子让厉天润的军权进一步增加,要么就新设江北都督府,二者殊途同归,最终都是要增强边军的实力,为接下来的北伐做准备。

丁会虽然想站出来反对,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理由以及更加完善的建议。

朝堂论政虽然是立场先行,但是能否说服其他人却是关键,毕竟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想法和判断,光喊口号无疑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如今听到郭从义的建言,丁会不禁暗赞一声姜还是老的辣。

李端心里有过刹那的失望,他为今日的大朝会准备了很久,本想一鼓作气增强边军的实力,没想到刚刚开始就碰了一个钉子。

或许这就是不能一言九鼎的悲哀。

他可以强行压制郭从义的提议,强行新设江北都督府,但是这样一意孤行的决定没有任何意义。

一座边军都督府的设立,需要海量的银子和朝廷各级官员的配合,绝非口头上几个字眼那么简单。

李端望着老神在在的郭从义,心里那抹失望迅疾消失,不动声色地说道:“枢密所言,朕大抵明白其中缘由,只是如今江北防区扩大接近一倍,靖州都督府现有的兵力恐难应对周全。”

郭从义镇定地说道:“陛下且安心,厉都督知兵善谋,麾下将士勇猛善战,只要不是仓促进兵继续北上,稳守现有的地盘没有任何问题。北疆战事持续三个多月,边军损失亟需补充,朝廷也需要休养生息,军械、粮草、饷银和这次大捷的封赏对于国库而言也有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臣认为暂时不宜有大规模的动作,维持现状徐徐图之方为上策。”

虽然他从始至终都目不斜视,李端却心中一动,悄然转头望向文臣班首那位老态龙钟的宰相。

此时他怎会不明白,对于今天大朝会的各项议题,郭从义和李道彦肯定有过隐秘的商议。

这一文一武把持着朝堂大权,又都是江南门阀世族的代表性人物,虽然平时也会明争暗斗,但在一些关键的问题总能形成统一的立场。

比如在增强边军实力这件事上,他们绝对不会有丝毫分歧,必然会拿出反对的意见。

便在这时,左相李道彦缓缓道:“启奏陛下,老臣认为郭枢密的建言老成持重,堪为谋国之策。边军此番大胜,两位大都督功不可没,自然要重重嘉赏,故而老臣无比赞成陛下的封赏。不光是这两位大都督,如陈澜钰等都指挥使,如皇甫遇等都尉,如陆沉、厉冰雪等校尉,这些将领都应该获得相称的嘉赏,如此方能彰显朝廷赏罚分明之公允。不过——”

他微微一顿,老眼望着龙椅上的天子,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这两年国内常有灾情,国库本就空虚,北疆战事耗费甚巨,接下来的赏赐又是一大笔银子。老臣身为宰相,没能为陛下分忧,委实愧疚难言,还请陛下降罪。”

他颤颤巍巍地躬身行礼。

李端心中一冷,面上却焦急地说道:“薛相速速搀扶。”

站在旁边的右相薛南亭一步上前,搀住李道彦的胳膊,愧然道:“左相此言令下官几无立足之地,是下官没有尽心国事,以至于国库空虚诸事难为。”

李道彦摇头叹息。

李端望着这一幕,宽慰道:“李相切莫自责,朕觉得郭枢密的建言确有道理,这件事容后再议,暂时维持现状并无不可。”

李道彦再度请罪,郭从义也表现得十分愧疚。

至于其他重臣,这个时候想来没有他们表态的余地。

武官队列中后部,厉冰雪神情漠然,满面冷冽之色。

陆沉知道她现在的心情,因为这样的场面想必在朝堂上发生过很多次。

大齐边军勇猛善战,萧望之和厉天润又是兵法大家,缘何十多年都只能困守原地,这么久的时间才能利用北方主动南侵的机会取得小幅度的进展?

原因就在于此,在于此刻发生在他们两人眼前的人心鬼蜮。

陆沉的视线往下,看见厉冰雪的双手攥紧成拳,指节微微发白,明白她在极力克制心中的愤怒。

他随即抬头看向前方,天子的面容略显模糊,但是大抵能看出来没有任何失态,显然这位君王早已习惯眼前的状况。

陆沉轻轻呼出一口浊气,目光渐渐锐利起来。

“启奏陛下,臣不赞同郭枢密的建言!”

殿内肃然一静,群臣纷纷循声望去,只见那抹站出来的身影格外高大魁梧。

正是分掌南衙十二军的两位大将军之一刘守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