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战国帝业 > 第197章 四国混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时鲁国将主力都集中在了徐州配合齐军守城,曲阜仅仅只有3000多守军,齐鲁联军又被正面的楚军拖住,一时之间无法增援。

就在这种危急的关头鲁公亲自换上了铠甲登上城头鼓舞士气,就连太子也被编入守城队列,据说鲁公的妻妾们也被下令帮助壮妇转运粮草物资,以及照顾城中的伤兵,在这种众志成城之下鲁军硬是靠自己的力量顶住了楚军长达13天的围城。

战后楚将景阳给楚王上表称:“鲁军对曲阜的坚守,是个难以想象的奇迹。”

随后齐军终于赶到战场解除曲阜之围,并再度将楚军赶回到徐州城下,两军又重新围绕徐州鏖战。

齐鲁联军血战楚军的同时,魏军也在猛攻齐军的陶邑,相比起鲁国,这里的局势要更加危急。

陶邑在战前总共只驻扎了两万齐军,尽管早在半个月前赵国就知会了齐国要小心应对魏国的偷袭,但齐国此时已经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鲁国,根本无法有效的支援陶邑。

在魏国进攻时,临淄方面仅仅向陶邑派出了五千多援军,加上原先城中的守军,陶邑的守军人数也仅有两万五千。

而齐军对面的魏军,魏王为了打这一仗几乎倾其所有,魏军刨去为大军转运粮草的民夫,所能投入战场的兵力高达20万。

魏王对这一场战争信心满满,在战争爆发前,他就不止一次的对左右说:“这一场战争将非常轻松,齐人不堪一击,战争会在一个月内结束。”

魏相段干子更是狂妄的表示:“魏国不应该止步于陶邑,如果有机会我们应当攻取齐国的平陆,将刀子插进齐人的心脏。”

正是因为魏国这种轻蔑的态度,使魏国严重错估了齐国的实力,并为这场战争的失败埋下伏笔。

战争爆发后,魏王没有让富有经验的魏军老将们出征,而是让那个先前打了败仗的魏离挂帅。

而魏王之所以有如此轻率之举,据说仅仅是认为“哀兵必胜”,魏离先前败在秦军之手,这一次挂帅必能洗刷耻辱。

事实上这位魏离根本没有对先前败在秦军手上做出任何反省,他仍旧是一如既往的狂妄自大。

在成为了20万魏军的主将以后,这位魏军的统帅,甚至没有到军营中去视察过一次,士兵们的士气装备如何,后勤的情况,他几乎一无所知。

这位魏军统帅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坐在营帐中欣赏歌舞,以及在部下们面前宣称齐人有多么懦弱,他们的对手有多么的不堪一击。

另一边的陶邑守军,此时陶邑的齐军统帅是将军王孙贾,在战争爆发前王孙贾请命齐王,来到陶邑坐镇。尽管敌众我寡,但王孙贾并没有丝毫胆怯,他一到陶邑就征召了城中的壮丁参与守城,又命令城中的妇女们帮助军队转运粮草伤员,同时打开府库,大肆犒赏三军。为了激励士气,他更是将自己远在临淄的家人都接到了陶邑,以表明自己与这座城池共存亡的决心。在王孙贾的激励下,陶邑守军士气高涨,全城军民皆团结一心。

齐魏两军,一方认真备战,另一方则骄满轻敌,这场战争还没爆发,结局就已经了然。

魏军在从大梁出征后,副将曾向魏离提议,全军轻装急行用最快的速度突袭陶邑,打齐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魏离对他的副将表示:“我们有20万大军,要赢齐人就应该赢得堂堂正正,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乃鼠辈所为,我堂堂魏军,不屑为之。”

结果20万魏军带着各种物资,磨磨蹭蹭的走了五天,才终于赶到陶邑。

王孙贾利用这宝贵的五天,将城池加固的如同铜墙铁壁。

魏军在信心满满的发起进攻以后,原本他们以为齐军会像以往一样迅速溃败,但这一次魏军遭遇了守军的迎头痛击。一连攻击了三天,魏军就连城墙都没摸到。

这下魏离终于急眼了,他命令魏军加强攻势,同时又向城中射书劝降,并威胁如果不开城投降,魏军将在城破后屠城。

然而陶邑守军不为所动,王孙贾沉着冷静指挥齐军对魏军进行了数次迎头痛击。几天的进攻下来,魏军伤亡惨重。

魏军和齐军在陶邑激战了半个月后,魏军士气以颓,进攻之势疲缓,王孙贾抓紧时机,带着守军趁夜出城反击魏军,说险些生擒魏离。

远在关中的秦王收到消息后,立刻把精力都集中到了关东六国的战况上,而探子也很快把各地的战况陆续送到咸阳。

秦王看完了陶邑的最新战报以后,忍不住对身侧坐着的范睢说道:“应侯,这个王孙贾可真是世之名将,他仅依靠不足三万守军就能把魏军打得如此狼狈!”

范睢点了点头,拱手道:“看起来齐人并不是楚魏联盟想象中的那样不堪一击,这场战争可有打头了!”

“赵人的援军还没有加入到战场,等赵人的援军到达齐国,战争才会进入高潮,看来我大秦有乐子要看了。”

秦王已经没心思再去管那个失踪的孙女了,他现在满心希望赵军尽快到达齐国,这样战况才能更加激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