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繁华一梦四十年 > 第124章 重温旧路感慨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壮不想和那些临时召集起来剿匪的队伍有过多接触,因此他这次很干脆的带着队伍来了,三下五除二完成任务,直接又走了。至于作为这场剿匪主导方的昭通府防守大营怎么去写报告,他管不了也不想管,反正他带民团来剿匪也不是为了功劳,他也看不上军衙所谓的嘉奖。

从昭通府出发一路赶到石门槛,李壮心情都不是很好。那些官道边的村寨田地里,在这个本该整理田地准备春耕的时候,却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罂粟苗。偶尔看见几个村寨里的人也是面黄肌瘦,双眼无神的样子。当年走马帮卖盐的时候,这些村寨的民众老远就会招呼:马帮哥,来来来,歇一歇,喝口水。可如今,他们连打招呼的气力都没有了。

到了石门槛,李壮心情就更不好了。本来废弃多年的石门槛山寨,现在居然有一队人马驻扎在上面。牛二告诉李壮,那是附近一个县的民团团丁,他们驻扎在这里是因为石门槛山顶那些被当年的蜜滴义军开垦出来的地上现在也都种满了罂粟苗。

经过石门槛时,看到那些吊儿郎当、哈欠连天的团丁,李壮都想让兄弟们给这帮人缴了械,去毁掉那些害人的毒草。可是李壮还是压下了自己的性子,他哪里毁得过来啊。不说别处,就是这两天一路看到的地方他也无能为力啊。

低落的情绪一直伴随李壮到了大糯苏寨。那些昔日宁静美好、热情好客的山中村寨现在成了毫无生机的荒凉景象,少有的生机就是那些端着鸟枪看护罂粟题的民团团丁。不过十里铺民团那些兄弟们倒是没什么感觉,或许是他们看得太多,早就见怪不怪了。牛二告诉李壮和朱小山,这一两年他们往这边送货,如果不是队伍兵强马壮,不知道被抢多少次了。每次那些看护罂粟田的民团团丁看他们骡马背上驮着的物资,眼睛都在冒光。不过十里铺民团的马帮队走这条路十好几年了,他们的战绩也早就在这一路上传开了,那些团丁可不敢真的对十里铺民团下手。即便是烂命一条,可他们也怕死啊。

越往大糯苏寨走,村寨的情况就越好。或许是这里面的道路太不方便了,那些人都不愿意跑这么远来种大烟吧。看起来,有时候这种山高路远、穷乡僻壤之地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李壮突然到了大糯苏寨,禄天宝当然是十分高兴的。这几年因为李壮忙着香港那边的事情,翁婿两人都没有见面。现在久别重逢,当然有说不完的话。明祥礼和禄天宝一样,也是和李壮多年不见。不过因为明学文现在也在香港做事,前一年也有几次书信来往,所以李壮产业的发展情况明祥礼还是比较清楚的。

这天晚上,李壮收拾心情,带着一帮兄弟亲自下厨,在大糯苏寨李府又摆开了宴席。席间,李壮把自己现在在香港的情况给禄天宝做了一下介绍,又把禄蒙灵、李小灵,李云翔在香港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一点一点的告知了禄天宝。李壮再次建议禄天宝去香港,还说他去了,禄氏医院,禄氏育才学校,禄氏餐饮都可以交给他管理。

禄天宝快六十了,头上白发已经快要超过黑发,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深了。李壮是真心希望他能过上轻轻松松,子孙绕膝的生活。可是禄天宝说的也有道理,他要守护着他的寨子,还要用自己的影响力护佑周边的族人。这些年,大糯苏寨和周边寨子之所以还没被大烟毒害,没有被兵匪祸害,就是靠着禄天宝,靠着大糯苏寨的土兵。禄天宝担心自己离开后,这片现在还算平安祥和的土地很快就会如其他许多地方一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李壮当然也能感受老丈人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也能理解男人对权力的看重。因此,劝说一下,看老丈人还是不愿离开,也就不继续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了。

不过呢,这些年大糯苏寨确实发展得很好,现在完全就是一个小城的模样。李壮的分店商铺两边,原来只有明祥礼那座院子。现在,背靠百丈街,面向圩市广场,已经建起了几十座前铺后宅的院子。圩市空地靠近山崖那边,沿着边缘,修建起了一圈的铺子。这一圈铺子是砖石修建,顶上盖瓦,前面木柱支撑。铺面棚子面对圩市一面没门没窗,只有一个条石搭的石台方便摆货。

禄天宝说,当初李壮建议修这一圈铺面时,他就想过要不要建成封闭的铺面。可是考虑到周边过来赶圩卖货的人有些确实租不起或者不值当租一个铺面,干脆就建成这种开放式的样子。这样,赶圩卖货的山里人货多货少都可以摆上石台,只不过货多的交税多一点,货少的交税少一些,实在货物太少或者价值太低的也可以免税。禄天宝现在基本上每个大圩日都会到圩市坐镇,要是土目府税吏敢乱收税,人们随时可以向他告状。

这圈扎实的棚子建起来以后,现在刮风下雨也不影响圩市交易了,所以每个十五初一,大糯苏寨圩市都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其实,大糯苏寨随着搬进来不少山里出来的土人和长期在这边做生意的人,还有那一批从李壮这里批发盐巴的盐担担定居后,人口已经大大增长了。百丈街和李府两边的不少铺面现在每天都会开门营业。土人们要来买东西换东西也不一定非要在赶圩日,但几百上千年的习惯还在,他们很多人即便不买东西,赶圩日还是喜欢到大糯苏寨圩市来逛逛。特别是离大糯苏寨不远的一些寨子的人们,就算赶圩没什么事,但到圩市上见见老朋友,到茶馆喝碗一文钱的茶,到幺花店点一份猪脑壳肉,喝二两包谷酒,最后再嗦碗米粉或者吃碗洋芋饭,仿佛接下来半个月人都是高兴的。有些人一次赶圩没去,人都要萎靡好几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