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科幻 > 末世搜救队 > 章002 我们的队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希望方舟1号,庞大无比,至少比我在资料中看到人类最大的太空堡垒还要大。

可以直观的作一下对比,二十艘旧式的十万吨级的海洋航空母舰都比不过一个太空堡垒的体积,可想而知希望方舟的规模,它其实已经具备星际战舰的雏形。

过于庞大的体积在通过大气层时会有诸多制约和困难,所产生的后果无法预料,所以它只能停留在外太空,而首批登陆任务由数十艘小型太空飞船完成。

类似这样的方舟还有2号和3号,它们将在我们的工作取得成效后准备陆续从火星出发。

而我们的着陆点设定在亚洲东部的长江三角洲,曾经的庆安市北郊。

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降落地点,主要是由同步轨道所决定,除此之外,地质条件好、距离地下城很近也是重要因素。

这座地下城的官方代号为C-086,资料显示,它曾容纳了近二十五万难民。

其周围呈品字形还有三处避难所,也容纳了五万难民,是极少数最近一年跟火星基地有过联系的地下城。

用地球的坐标系统来表示,方舟的降落点距地下城的直线距离不会超过八十公里,但坐标点是静态的、理论化的,地表的复杂状况才是实际的和超乎想象的。

希望方舟1号携带了大量的人员、物资、器具和设备,做好了长期驻留的准备,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也是一场空前的战役。

我们面临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我们有着坚定的意志,我们有信心找到幸存者,有信心重返母星。

这是我们指挥官兼联队长的话,他认为还不够豪迈,后来找不到合适的词汇,也就马马虎虎了。

整个方舟1号包括各种专业人员近八百人,鉴于地下城和避难所的危机状况,军事和准军事人员占据了大头。

军方第三战斗联队共有三百个战斗单元,其中士兵约有两百人,各类战斗和辅助机器人一百台。

虽然总体数量不多,但配备了各种先进武器和设备后,整个联队的战斗力异常强悍,这也是指挥官说的,尽管在方舟基地上,我们除了各种演习,没打过任何一场哪怕是规模再小的战斗。

还有四分之一的工程和后勤人员,主要是为了登陆以后迅速建立前进基地。

那是一种嵌入地表的、类似于连体堡垒一样的钢筋混凝土防御设施,属于半永久性的,有简单的生态循环系统,作为基地功能,它的各方面条件相对完备。

这些工程和后勤人员也经过了严苛的准军事化训练,遇到危机情况可以迅速转为战斗人员,所以他们同属于我们的头儿徐启雄上校的领导,他也是第三战斗联队的三号人物。

除此之外,还有数量可观的医护人员和科学家,他们有着各自的使命。

方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所以机组成员反而并不多,除了驾驶登陆飞船的,剩下的只有不到十人。

先期登陆的十一艘飞船都顺利的到达预定地点,并安全着陆,第二批的运气差了一点,有一艘后勤补给飞船撞上了山头坠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已经有应急搜索小队赶去调查。

科学家们以我们登陆的位置为中心,方圆一百公里的范围,做了相对简单的地质与大气灾害评估,确认各项大气指标和温度状况正常,地表辐射情况对人体活动的危害没有超出预测值,于是各项工作便迅速推开。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徒步搜索方圆五十公里的范围,确保安全后,在不同方位建立前出哨所。

其次,是尽快与地下城取得联系,明确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危险,联合制定搜索和营救计划。

前面的事儿,是属于我们搜救队的活儿,后面的事儿只能由方舟上的指挥部和徐启雄操心。

我们十多个搜救队陆续出发时,工程和后勤人员已经开始了前进基地的建设工作,我想,等再回来的时候,应该有可口的饭菜和温暖的被窝在等着我们。

搜救队的人员配置偏重于武力,七名战斗人员,两名医护人员,一名后勤人员,还有一名科学家,并配有一台多功能通用机器人,每个小队都是这样的标准配置。

当然,我们第六小队是个例外,不但科学家是个老头子,而且七男四女的搭配,战斗力总体感觉属于最弱的一队,可除了我之外,似乎没有人抱怨。

我们小队的搜索范围在老庆安市区以北的离城,根据旧版的地图,那里多山多湖泊,已经靠近庐山。

而最新的探测器返回的数字地图显示,此处的地表状态和地质构造与三十年前没有明显变化,属于相对安全的区域,可能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第六小队才是这样偏弱的人员配置。

C-086地下城就在老城东北方二十五公里处,第二搜索小队也在这个范围,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要绕道东北进入老城区,而我们小队直接从南部进入,搜索任务相对轻松。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所以我的抱怨从出发开始,也就持续了十分钟,毕竟有四名年轻女性同行,精神头还是杠杠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