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扶苏心地善良,是一个仁慈的好孩子,亲人被杀、母亲也被幽禁,跑来向朕求情。”

“二十万我大秦的将士,二十万好儿郎,朕要是轻饶他们,如何给其他大秦将士一个交代,如何给老秦人一个交代,朕只能用法不容情将他无情拒绝。”

“这个决定对扶苏的打击很大,他开始对大秦坚持的国策感到质疑,对之前所学的秦法治国产生怀疑。”

“就在这时,他不知道从哪里听到消息,儒家学派很适合作为治国方针,儒法主张的仁爱可以在避免法家严苛的道路上,促进国家和谐,缓解社会矛盾。”

“当时扶苏迫切的需要一些外力助他走出迷茫,就去请教在儒家方面很有声望的人淳于越。”

“淳于越得知扶苏来向他请教儒学非常高兴,毕竟朕知道乱世当用重典,所以在朝廷上更倾向李斯的法家,制定严苛的律法来约束世人。”

“淳于越想如果能用儒家学说影响到扶苏,那么在朝堂上,儒家就会增加很多话语权。”

“虽然朕一直未立太子,可扶苏一直被朕当作储君培养,这是天下皆知的事,儒家未来的发展也会不可限量。”

“于是他耐心给扶苏讲述孔子的仁爱,讲述儒家的学说和理想。”

“这些知识是扶苏之前从未接触过,他开始对儒家学说产生强烈的兴趣,知道了治理国家不一定要采取强制手段来维持社会秩序。”

“还可以采取“以德治国”,用道德规范和礼仪制度来引导民众,创造出一个大同世界。”

“于是他正式拜淳于越为师,学习儒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