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73章 刺杀阿合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260年3月,一个充满神秘与未知的时刻,忽必烈在众多诸王的簇拥下,于开平庄严即位,建立元朝,定年号为中统。他设立中书省,任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同时在全国各地设立十路宣抚司,委派汉人儒士担任要职。至元八年,忽必烈深受《易经》中“大哉乾元”之启示,将国号定为“大元”,象征着帝国的辽阔与伟大。次年,他更是将大都定为帝国的首都,象征着元朝的繁荣与昌盛。

元朝的辉煌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危机。为了稳定统治秩序,元世祖忽必烈对人民的赋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措施。他设立了司农司,鼓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甚至限制将良民抑为奴隶。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社会的生产秩序,使得大元帝国逐渐走向稳定。

随着忽必烈统一中国,他的野心和贪婪也日渐膨胀。他开始频繁发动对外战争,试图扩大帝国的版图。这些战争不仅给被攻打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大元帝国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随着战争的持续,帝国的财源日渐枯竭,黄金白银成为了忽必烈心中最大的渴望。

在这个背景下,一批以阿合马为代表的色目人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凭借能够为忽必烈搜刮财富的能力,日渐得到宠信。然而,在阿合马等人的残酷搜刮下,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暴动和反抗此起彼伏。

这个看似强大的帝国,实则已经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忽必烈能否稳住大局,阿合马等人的贪婪又将引发怎样的后果?这一切,都成为了悬在元朝上空的一把利剑,随时可能引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

在元朝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时代,阿合马,这个属于第二等色目人的身份,在民族划分的森严等级中独树一帜。元朝,一个由蒙古贵族建立并统治的庞大帝国,将治下的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作为建立者的蒙古人,无疑享受着最高的特权和荣耀。然而,他们的人数有限,且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虽然擅长骑马打仗,但在治理国家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在这种背景下,身为第二等级的色目人阿合马,便肩负起了协助蒙古人统治汉人与南人的重任。然而,关于阿合马如何进入仕途的具体细节,历史已经留下了模糊的印记。只知道他来自遥远的花刺子模国(今塔什干),在青年时代便依附于忽必烈皇后的父亲,从而成为皇后斡耳朵的侍臣。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合马的政治地位逐渐上升。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他已被任命为中书左右部的重要官员,并兼任诸路都转运使,专门负责处理财政赋税方面的事务。这一任命无疑彰显了他在元朝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到了下一年,随着世祖将开平府升格为上都,阿合马的政治地位再次得到提升,被任命为同知开平府事,同时继续兼任中书左右部。这一系列的任命和升迁,都表明在元朝建立之前,阿合马便已经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取得了相当高的政治地位。

在忽必烈的眼中,阿合马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他的才华与智慧在元朝的政坛上熠熠生辉。阿合马在管理炼铁行业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干。他经过一番整顿,每年能够上缴铁一百零三万七千斤,用这些铁铸造出二十万件农具,再换成粮食上缴给公家,数量高达四万石。这样的成绩让忽必烈大为赞赏,对阿合马的信任与器重也日渐加深。

阿合马在敛财收赋方面的卓越表现,更是让他在元朝的政坛上声名鹊起。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将阿合马拜为中书平章事,赋予他更高的权力和地位。两年后,忽必烈更是下旨让阿合马兼任中书平章政事和使职,将全国的财权都集中在他一人之手。这样的重任让阿合马在元朝的政坛上如日中天,他的影响力也日渐扩大。

随着元朝统一天下,元世祖对财富的需求也大增。阿合马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以屎中捡豆的认真劲儿,不断向忽必烈献上各种敛财之计。他一会儿上奏改铸金银,一会儿出主意禁止太原当地人煮盐贩卖得利,每一次都深得忽必烈的欢心。

至元元年(1264年)正月,阿合马再次向忽必烈献上了一个重要的奏折。他奏称:“太原的百姓熬煮私盐,越境到处贩卖。各地百姓贪图他们的盐价钱便宜,争相购买食用,解州的官盐因此而卖不出去。每年上缴的盐税银子只有七千五百两。请朝廷从今年开始增加太原的盐税银子五千两,不论和尚、道士、军士、匠人等各户都要分摊缴纳盐税,民间通用私盐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方便。”

这个奏折让忽必烈眼前一亮,他看到了阿合马对财政的敏锐洞察力和独到见解。于是,他欣然同意了阿合马的建议,并下令实施。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也进一步巩固了阿合马在元朝政坛的地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