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76章 贵由继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历时半年,至同年九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贵由一行终于成功擒获东真皇帝蒲鲜万奴,将辽东地区纳入蒙古帝国的铁蹄之下,完成了一场震慑四方的胜利。

然而,战场的硝烟还未消散,贵由汗的身影便再次消失在了东方的地平线上,转而投身于新的西部征战。元太宗八年(1236),蒙古帝国展开了气势如虹的西征之旅,大军如狂飙席卷而来,向着未知的西方世界挺进。

西征途中,贵由汗的辉煌战绩逐渐显现。元太宗九年(1237)十一月,他联手另一位堂弟蒙哥,共同对阿速国(即阿兰)展开攻势,他们的目标锁定在了坚不可摧的蔑怯思城。历经严冬酷寒,长达三个月的围城战役,直至次年(1239)正月,贵由汗与蒙哥合力迫使阿速国主杭忽思低头投降,随后乘胜追击,继续攻克了打耳班周边的重要据点,进一步扩展了蒙古帝国的边界。

在元太宗窝阔台汗十二年(1240)的某个冰冷冬日,一场关乎权力与尊严的冲突在蒙古贵族之间悄无声息地爆发,其中的关键人物便是贵由与拔都。这段充满谜团的纷争,最为详尽的记载保留在了历史巨着《蒙古秘史》之中,其戏剧化的转折令人屏息。

拔都派遣使者紧急呈报窝阔台汗,声称贵由与不里在一场宫廷盛宴上公然对他进行了肆无忌惮的侮辱。随着篇章跳转至第276章,窝阔台闻讯勃然大怒,对贵由发出雷霆之怒,将其贬为卑贱之物,并严厉禁止贵由接近他的御座。紧接着在第277章,窝阔台毫不掩饰地当众指责贵由,斥责其脾气暴躁、骄傲自大,既无能又喜欢卖弄。

从中抽丝剥茧,解读出了一幅鲜明的画面:在这场权力冲突中,拔都似乎扮演了受害者的角色,而贵由的傲慢无礼则令他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窝阔台为了避免激怒拔都这位强大的对手,不惜厉声呵斥亲生儿子贵由,乃至在考虑继承人选时,似乎刻意回避了贵由,使其在众人眼中愈发显得像是舞台上供人嘲笑的小丑角色。

在现实的迷雾中,如果我们抽丝剥茧,对照各类史书记载,一个让人惊愕的事实浮出了水面——传说中的窝阔台汗对贵由的当面痛斥,实乃虚构情节。实际上,自贵由领军西征直至窝阔台汗驾鹤归西,这对父子始终未曾谋面。窝阔台在贵由远征尚未凯旋之时便溘然长逝,怎么可能有机会面对面地责难自己的儿子呢?

进一步深究,《蒙古秘史》这部被世人热议的文献,很可能是蒙哥汗登基之后,为了稳固自身统治合法性的一颗关键棋子。由此推断,《蒙古秘史》并非如人们普遍认为的是在窝阔台晚年编纂,而是蒙哥时代的作品。书中对于拖雷家族的溢美之词随处可见,与此同时,窝阔台父子以及察合台一脉的形象却被有意无意地贬低,而拔都则受到了显而易见的庇护。

因此,《蒙古秘史》中所述窝阔台对贵由的侮蔑性言辞的真实性,此刻已然成为了一个有待考据的重大悬念。或许,那些针对贵由的恶语相向不过是后世杜撰,目的在于分化术赤系与拖雷系之间的紧密联系。事实上,窝阔台召回贵由与拖雷长子蒙哥共同回归本土的举措,更像是对两大势力联手的一种巧妙制衡策略。

在寒冷的元太宗十三年(1241)十一月,正值壮年的窝阔台大汗猝不及防地撒手人寰,享年56岁,留下了他的挚爱——美丽的木哥哈敦摄政主持大局。然而,这位看似柔弱的哈敦木哥不过是个华丽的摆设,实际操控全局的是智谋超群的六皇后乃马真·脱列哥那。她们联手秘密地将窝阔台的死讯散布到广袤帝国的各个角落,通知在外征战的各路王公贵族们火速回朝,准备按照传统举行忽里勒台大会,遵照窝阔台的遗愿,拥立幼小的继承人失烈门接掌汗位。

剧情急转直下,就在窝阔台逝世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木哥哈敦竟也因病去世,无力再维持原本的局面。这时,手腕强硬且工于心计的乃马真皇后趁势崛起,在兄长察合台的支持下,迅速填补了权力真空,接管了监国之职。

这位权力欲强烈的乃马真皇后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位过渡时期的监护者。她心中酝酿着一个更大的计划,不愿屈从于窝阔台的遗嘱,执意要打破常规,力排众议,将自己的亲生骨肉、嫡长子贵由推向那象征着无上权威的合罕宝座。这一系列幕后运作,犹如一只无形的手悄悄翻动着历史的牌局,使帝国的未来走向蒙上了一层厚重的悬疑阴影。

正当贵由汗在西征的路上收到汗父窝阔台合罕猝然薨逝的惊人消息时,他立即命令部队加快行军步伐,朝着帝国心脏地带疾驰而去。另一边,威名赫赫的拔都宗王,手握重兵,声威无量,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并未选择径直折返首都,而是指挥着他的铁骑转向,回到了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那片雄伟广阔的草原基地,宛如一只猎豹,在暗处洞察风云变幻,蓄势待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