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重生镇北王世子! > 第151章 那支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我都会全力支持你!”王妃的话语掷地有声。

这就是镇北王妃的立场,镇北王府世代忠诚,为大魏守护国门。

每当祭奠的日子,御北城家家户户挂起白灯笼,悲泣不止。

换来的是什么呢?

是朝廷的猜疑,皇帝的黑手。

就连那些满口华美辞藻的人,有多少和汤国一样,通过公开指责镇北王而飞黄腾达。

镇北王去世了,镇北王府的忠诚也随之消逝。

“嗯。”

陈平抽出一张纸,递给王妃:“母亲见过这个图案吗?”

纸上画的是一支断箭的标志,是陈平当初遇刺时留下的。

后来利用在狩猎场遇刺的事情,交给了魏无央,原本陈平的意图只是想引起注意。

但魏无央却把这件事压了下来。

即便后来他把矛头转向赵长春,魏无央也只是发泄无名怒火,就是不肯去调查。

这就说不通了。

王妃接过图案,仔细查看,似乎想到了什么,眉头忽然皱了起来。

“你稍等一下。”

王妃起身,走到一旁的柜子前,镇北王不喜欢读书,柜子里放的都是兵书。

镇北军总传言,如果兵书也能成为科举考试内容,那镇北王一定是状元。

但只有少数亲信知道,那个柜子里从来不是兵书。

全是这些年的战利品,从他初次上战场砍下的敌军军旗,到对方将领染血的衣角。

陈平很怀疑,如果不是王妃压制,这个书房里恐怕还要多几个楚兵的人头。

这个习惯有些不太英勇,所以一直是镇北王府的秘密,连陈图生都不知道...

现在,王妃正站在柜子前,打开了最近的一个抽屉,从中抽出一支箭来。

这支箭看起来很特别,尾部的羽毛比一般的箭要细,因此射程可能更远。

陈平猛地站起来,动作太大,腿不小心撞到了桌角。

王妃已经拿着箭走过来,把它和图纸并排放在一起。

尽管图纸只显示了箭的一半,但上面的标记完整,这就足够了。

这两支箭使用的是相同的工艺,而且箭身上都有编号。

前面几个数字完全一样,说明这支箭和陈平拿出来的那支属于同一批次。

“你的这支断箭是从哪里来的?”王妃的目光锐利,显然不会接受陈平的敷衍。

既然陈平已经拿了出来,他自然不会隐瞒,现在看到一模一样的箭,更不可能有任何保留。

他详细讲述了那天的情景,刺客的样子,还包括后来他对魏无央不知情的推测。

王妃微微闭上眼睛,利用这个机会平复情绪,陈平则拿起箭仔细查看。

箭头没有血迹,也没有磨损,显然没有伤人,但这确实是一支射出过的箭,因为箭身中部有摩擦的痕迹。

标记显得有些模糊,陈平猜测这可能是镇北王造成的。

“你还记得被刺杀的具体时间吗?”王妃过了半天才平静下来,但双手仍然紧握,显然内心并未真正平息。

陈平心疼地看了她一眼,没有劝说。既然他对这支断箭心存忌惮,时间自然记得很清楚。

王妃的表情更加冷峻:“这支箭,是你父亲出事前半个月,在一次与楚兵交战时得到的。”

那是一支从高处射出的暗箭,幸好镇北王英勇善战,对危险的警觉性极高。

因此,他提前挡开了箭。

那时,大魏还没有真正制造出这批武器,当然,肯定是经过试验并认可的。

不然也不会一下子出现这么多,但镇北王不在京城,也不熟悉兵部。

所以他不知道,留下这支箭只是因为狩猎的喜悦,甚至向几个亲信提过,这种箭可以提高速度,增加射程。

应该找人仿制,肯定能大大提高战斗力。

“为什么没有制作呢?”

陈平非常确定,镇北军还没有拥有这样的箭矢。如果当时的计划顺利进行,

即使镇北王等人出了问题,也不会有影响。

王妃的拳头握得更紧,犹豫片刻,差点把话咽回去,但想起陈平之前的果断,

她又露出一丝释然的笑容。

她又忘记了,陈平现在已经长大,御北城应该交给他管理。

于是,她不再有所顾虑。

“那些老将军也觉得好,但到了晚上,陈图生来了,不知道跟你父亲谈了些什么,这件事就被暂时搁置了。”

这个答案让陈平有些意外:“连母亲都不知道吗?”

王妃摇摇头,她在镇北王出事后才开始怀疑陈图生,之前... ...

看到王妃在责备自己,陈平安慰道:“母亲怎么能预料到那些无情无义的人心里在想什么呢?这不是你的过错。”

王妃叹了口气,不再沉溺于自责之中。陈平原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几天后,有人来找镇北王炫耀,居然拿出了同样的箭矢。

那人还清楚地说,这是朝廷匆忙制作的,很快就要装备到军队里。然而,镇北军作为大魏最强大的部队,肯定不需要这种装备,首要任务是照顾其他地方。

这个人也是个武将,一直与镇北王不和。他阴阳怪气地说了一通,以为会让镇北王生气。结果,镇北王一言不发,那人讲了半天觉得无趣,便闷闷地离开了。

“那人刚走,你父亲就让人把陈图生叫来,他们在书房里有些争执,然后你父亲就派陈图生去执行任务了。”

镇北王去世后,王妃回忆了很多次,每个细节都如同发生在眼前,连时间都没有丝毫差错。

陈图生的任务完成得很顺利,回来当天就来王府拜访,但那时镇北王并不在府上。陈图生在镇北王府长大,有自己的院子,回家自然没人阻拦。

然而,他却悄悄溜进了书房,不巧的是,他刚进去,镇北王就回来了。与平时不同,他没有先去看望王妃,而是先去了书房。

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王妃也曾劝说过,看镇北王似乎并未在意,就没有再多问。她还打算等过几天,把陈图生叫回来,让他向镇北王道歉。

没想到第二天他们就出征了,也正是镇北王出事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