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唐朝好郎君 > 第二百二十五章 蓬莱有仙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二十五章 蓬莱有仙人

李泌奉诏入朝后,根本顾不上经济天下。

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件事,是如何解决西部陇山(六盘山)防线,唐军的吃饭问题。

他对德宗说:“今年秋防,征发了十七万人戍于京西,每年吃粟二百万斛,折钱三百余万缗。国家连年遭受饥荒,经费不足,即使有钱,亦无粟可买。

臣有一策,可以不减戍卒,不扰百姓,粮食皆足,府兵可成。

现在吐蕃居原州、兰州之间,以牛运粮,粮尽而牛无所用。请以府库将积年劣缯染成彩缬,通过党项,以彩缬向吐蕃易牛,三匹缯换一头牛,可换吐蕃六万头牛。

再以麦种分赐沿边军镇,召募戍卒,耕荒田而种之。约好明年麦熟只还一倍粮种;其所余者按照时价加五分之一的价格,官署尽买之。关中土地肥沃,所收必厚。戍卒获利,耕者将多。戍卒因屯田致富,必安于其土,不再思归。

按旧制,戍卒三年一代,及其将满,下令有愿留者,即以其所开田为永业田。不过数年,则戍卒皆为土着,即以府兵之法理之。如此则可以变关中疲弊为富强。”

德宗按照李泌的计策施行,戍卒应募愿屯田者占大半,士卒之心皆安,关中军情稍安。

随后,他又断然否决了,德宗割让伊西(今新疆库车)、北庭(治今新疆奇台西)给吐蕃的想法(陆贽连《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都写好了),认为此乃“资敌之举”。

不久,吐蕃大相尚结赞在平凉川劫盟杀使。自唐朝副使崔汉衡以下,60余名唐官被扣押,1000余人被俘,史称“平凉劫盟”。

平凉劫盟后,唐蕃关系瞬间跌入谷底。

此后三十余年,李适开始执行强硬的对蕃“三不政策”(不谈合盟、不见蕃使、不接国书)。

李适交好吐蕃的梦想破裂后,李泌开始着手构建,“西联大食、北和回纥、东结南诏”的反吐蕃战略联盟(因在德宗贞元年间,也称“贞元之盟”)。

此事的关键环节是“北和回纥”,但之前只要一有大臣提回纥俩字,李适立马就翻脸。所以,这雷只能李泌自己抗。

李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与回纥有旧仇。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适还是雍王时,曾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入回纥大营见牟羽可汗。

回纥可汗怪罪李适,见面时没有行“拜舞大礼”。

李适的侍臣药子昂,以李适是太上皇(玄宗)的嫡孙,且当时唐庭有丧葬(玄宗、肃宗相继去世),不应该“舞蹈”为由据理力争。

结果,牟羽可汗倒是没敢把李适如何,但几个侍臣都被当着面打死了。

此事被李适认为是奇耻大辱,25年过去了,依旧念念不忘。

即便回纥牟羽可汗早就被现任可汗杀了,而回纥也屡屡放出与唐修好的善意,但李适就是假装没看见。

为了能够说动德宗,李泌和他硬是谈了十五次。

把李适谈的,连“北合回纥之事,留给朕的子孙去做吧。我活着一天,此事断不可为”的话都说出来,但李泌依旧死咬着不松口。

最后,李泌也急了,跟德宗说:“陛下既然不答应联合回纥之事,那放老臣回家吧!”

德宗一看,李泌要摔耙子不干,也有点懵圈了,就想找个台阶下。

他转头问殿上的两位老将李晟和马燧意见如何?

本来讨论这件事儿,李晟和马燧站一边声都不敢吱。不成想,德宗突然问起他俩的意见了。

这两位老将是什么人物?

战场上滚了一辈子,精得眼睛毛都是空的。

而且,两位都深谙边事,早知联合回纥是唯一之路。

再说了,二人都因为平凉劫盟一度被德宗猜忌。

恰恰是李泌回朝后,对德宗说:“李晟、马燧有大功于国,闻有谗之者,望陛下坦然待之,使其自保无虞”,曾感动得两位老将嚎啕大哭。

这回德宗相问,李晟和马燧对视一眼,又看了一眼李泌,小心翼翼地说:“果如李泌所言,回纥可汗确有亲近唐朝的迹象。”

李适一声长叹:“你们都不站在朕这边,朕还能怎么办?”

就这样,李泌死缠烂打,又是威逼、又是利诱。终于,让李适同意了回纥的求亲申请。

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十月,回纥合骨咄禄可汗派妹妹、国相和其他高官为迎亲使,一千多人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赶到长安,迎娶咸安公主。

合骨咄禄可汗在给德宗的上疏中,用极为谦卑的语气说:“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若吐蕃为患,子当为父除之!”(《资治通鉴》卷二三三)

意思就是,“咱们以前是兄弟,现在我娶了您女儿,就是您半拉儿子。吐蕃那小子,要是以后再敢揍您,我踢死他!!”

还别说,李适这女婿真是说到做到,回鹘(娶咸安公主后,改称回鹘)骑兵大量南下,在天山南北、河西走廊,与吐蕃展开了长达50多年的血腥角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