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大唐山海行 > 第605章 羊苴咩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朔发现这南诏当地的马儿与西域大相径庭,倒似当年习习山庄中独孤湘和自己骑过的果下马,上路后,江朔才知此地良马长成这样子自有其道理,南诏马生得矮壮,但四足粗壮有力,南诏之地多山,这样的马儿最适合走山路。

众人连夜出发,趁着月色向东穿山疾行,从子夜到黎明,日到晌午时,眼见一座巍巍大山,段俭魏言是洱海之畔的名山点苍山,黄昏时分翻过大山,段俭魏指着山脚下一座城镇道:“这苍山脚下的,便是羊苴咩城。”

李珠儿掩嘴笑道:“这城的名字好奇怪,起了个羊吃草的名字。”

段俭魏一本正经地回答道:“点苍山原是我白蛮之地,羊苴咩是白蛮语水滨之城的意思。”

江朔从山上向下看去,果见一白色的城塞西枕苍茫群山,东抵一大泽之畔,段俭魏一指大湖道:“这便是唐人所谓叶榆泽,我白蛮称之为洱泽。”

李珠儿道:“南诏两大泽,一为滇池,一为洱泽,皆水草丰美之地。”

段俭魏边领着二人下山,边道:“确是如此,所谓南诏本分六部,六诏皆乌蛮,起于滇池,我白蛮则在洱泽与苍山之间。后乌蛮中蒙舍诏与我白蛮结盟,一统六诏,兼得滇池、洱泽之地,是为南诏国。”

江朔心道:原来白蛮地位如此重要,看来皮逻阁收段俭魏为徒,除了见他有习武之才,还另有深意。

段俭魏一路指点山中风物,不觉间已到了羊苴咩城脚下。

此城仅有南北两道城墙,城墙之长不下七八里,长墙西依苍山为屏障,东以洱河为天堑,彻底封锁了南下的路途。

他们所在的北面城墙,更以一道从苍山注入洱河的天然大溪为护城河,唯有中间一道大门,可谓易守难攻的形胜之地,再看羊苴咩城外墙以巨石砌成约丈许高的台基,其上再设两丈高的木寨,这样筑成的城墙,既高且固。

这石墙可不是随意堆垒而成,而是精心选择不同形状的石头互相嵌实砌筑而成,中央门楼高大,其上木构亦构造精美,竟不亚于中原汉人城塞。石墙、木寨皆以白漆涂饰,夕阳下,白墙如龙,甚是壮观。

一行人进入城中,只见城中央一条宽逾百步的通衢,直通南门。南北城墙圈出方圆十几里的大城,其中里坊却大多空闲,只沿街建了少许屋舍,让人不禁有虎头蛇尾之感。

这些木构屋舍数量虽少却建的美轮美奂,下半部分一样的通体白色,飞檐斗拱上先施以雕刻再饰以彩绘,白墙灰瓦雕梁画栋,虽夜色之中亦觉精致华丽,江朔和李珠儿边走边看,江朔不禁赞道:“此城中亭台楼阁皆雕饰华美,没想到白蛮虽有一个蛮字,生活精致竟不亚于汉人,不过城内空荡荡的,看来还没建完。”

段俭魏解释道:“羊苴咩城乃是新筑,为南面南诏王城大和城之屏障。”

原来此城是太和城的关城,看这建筑制式,只怕居民也以白蛮为主,难保南诏王没有以白蛮为乌蛮屏障之意。

众人正沿着通衢向城中央走去,忽听背后北门口上响起了急促而响亮的击点之声。城门吱吱嘎嘎地关闭起来,数队白衣武士从他们身边擦过,向北面城墙跑去。

声音响亮尖锐,江朔不禁皱眉道:“封城不用钟鼓,却以击点传令,在别处可没见过。”

段俭魏却紧张地一拨马头,道:“这不是寻常关闭城门,正是北面有军情紧急才会如此。”

众人随着段俭魏驰回北门,守成军士认得段俭魏,无人拦阻,江朔便也随着段俭魏一起登上了城楼,在城楼上手扶垛口向北面眺望,却见炬火之光冲天彻地,好似点燃了半边天空,耳中听得脚步之声隆隆,再往城下看,黑压压的无数方阵仿佛一路铺到了天边,鲜于仲通的大军来的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