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进入大勃律地区后,地势逐渐走低,高山并不多见,整体算是一个平原地区。

从地图上看,大勃律正好处于三级阶梯的中间一段,北区小勃律和东北方面的喀喇昆仑山脉地势最高,屹立在雪山之巅,往南的大勃律地区是一道狭长的绿色平原走廊,海拔低了一两千米。

再往西南地区的天竺一带地势则更低,海拔比大勃律还低一两千米,温暖的印度洋海风带来了湿润的气候。

所以在这片不算太大的地区,陡然汇集了三种气候地带,天气也是异常多变。

李飞命令大部队整体缓慢前进,自古以来最凶险的事情莫过于战事,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翻开历史,很多战役的失败都是源于一个错误的决定,或者仅仅是主将的一个念头。

尽管他一人的战力夸张到离谱,一切还是小心为上!

大量的斥候部队被分散派出,侦查地形和吐蕃部队的主力动向,这事主要依靠小勃律的士兵,他们对当地情况更加熟悉,也比较适应这样的气候环境。

当然这也只是常规手段,李飞本就没打算从他们这拿到什么关键的情报,这种事还是靠自己比较保险。

他端坐在马上,双眼一闭,默默运行青木乙罡之术,旁边的密林里不断飞出各种鸟类,时不时还窜出一些兔子、老鼠之类的小动物,这些都是他的侦察兵,用树木所化。

利用这些侦查力量,一幅全息3D地图在他脑海里逐渐建立了起来,山川河流、人员情况一一呈现。

简单一句话,老子开全图了!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获得了如此重要的情报信息,基本上立于不败之地,无论怎么弄你都不会被敌人包围分割歼灭。

李飞跟王参军商议了一下,由王参军带领五千步兵整体缓慢前压,再分出三队一千骑兵,分别由李飞,郭图和王达三人各自带领。

另外两人就是前几天跟李飞拼酒的其中两人,自从那天爬到桌子底下后,几人彻底服了李飞,谈笑间就把他们灌倒,甚至借着酒兴还作了一首词。

别的不说,光是这酒量和风采就让人折服!

三千骑兵全都是轻骑兵,骑士身披轻甲,马匹并不披甲,这样可以保证来去如风的速度,当然也会相应的牺牲正面对冲的力量。

不过李飞不是那种打笨仗的人,保持最大的机动性才是在这片狭长平原的最关键战力。

他对骑兵部队进行了简单的整合,以一百人为一小队,五百人为一中队,一千人为一大队。

最小的行动单位就是小队,在古代一百人的骑兵队伍就是不小的战力了,足以单独完成很多的任务,李飞的最终想法是将这些部队训练成可以完美执行穿插战术的部队。

但目前来说还不太可能,虽然这些士兵都是经久沙场的老将,但还是不能完全做到穿插敌后自行作战的程度,倒不是个人军事素质不够,主要是信仰问题。

为什么打?

为谁打?

打谁?

这三个问题不讲清楚,士兵是做不到完全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战斗的。

现在只要能在他的带领下,成建制的配合完成包围战术就足够了,每人都携带了足够7天的口粮,以牛肉干和奶制品为主,这样既方便携带又能保证足够的能量供给。

水就不用担心了,一条印度河南北方向横穿大勃律,而且此时正值初夏,雪山上的融雪汇聚了无数条小溪和河沟。

马匹也有足够的牧草,当然光吃青草可不够,还得加一些饲料,不然吃太多草,肚子太沉就跑不动了。

三支队伍以李飞为中路,郭图和王达一左一右并列而行,间距大约在二十里的距离。

通过青木乙罡之术制造出的侦察兵早就将前方绝大部分地区探查的一清二楚。大勃律地区并没有特别大的城池,只有零散的村镇,常规驻军不多,而且吐蕃新败,防守力量更加薄弱。

纵马轻歌,李飞他们三路骑兵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力量,只有个别的吐蕃斥候在林间闪烁,也一一被大唐的轻骑兵死死咬住用骑弓击杀。

其中一人还被李飞在六百米开外一剑斩落马下,要知道这个距离当世没有任何弓弩可以达到。

那人原本刻意保持着距离,仗着自己的马快,玩火中取栗的把戏,却没想到一道黑光闪过,下一秒,他只看到了马脚,原来他的脑袋在一瞬间被砍了下来。

闭眼前,嘴里说出一句话:“真他么...的快...!”

唐军大惊,看李飞的眼神都有些变化,尽管之前听说过他的各种传说,但都不如眼见为实,这么远的距离,这么快的速度?

岂不是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

这仗......

似乎不是很难啊!

虽然他们号称安西铁军,纵横西域多年,但从未踏足吐蕃本土,初来乍到多少有些不适应和紧张,当然气候条件也与西域的截然不同,但看到李飞的手段后,心中大定,心道有他在肯定稳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