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我在八零投机倒把 > 第242章 种中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肖正平不愿说,唐汇东也不勉强,林场是他唯一的心病,肖正平答应给出方案,他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倒是陈大军,始终不明白为啥县里的领导都这么倚仗肖正平,好像不管什么事儿离了肖正平就不行一样。

看着肖正平信心满满的样子,陈大军心里偷偷乐起来——有人主动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他高兴都来不及。

聊了两句,唐汇东就要走。

肖正平跟着走下楼来,忽地发现陈爱民正和刘梦梦说着什么,敢情刘梦梦还没走!

肖正平走近笑道:“你咋没走啊?我看你们报社车都开走了。”

刘梦梦双手往身后一放,幽怨地问道:“怎么,你很讨厌我吗?就这么不待见我?”

肖正平赶忙解释,“哪儿有!我就是问问你怎么没随车走,这儿可不比县城,你要回去的话就得等明天啦。”

刘梦梦扑哧一声笑出来,“我跟你开玩笑呢!放心,我留下来是有任务的,待会儿还有人会过来。”

“任务?啥任务?”

陈爱民这时说道:“省地质学院的测绘组,刘记者要随队采访。”

陈爱民刚说完,刘梦梦又满脸骄傲地接着说,“是杨书记亲自安排的。”

“测绘组?他们来干啥?”肖正平问道。

“测绘组自来是来测绘的咯,”刘梦梦答道,“杨书记说了,澜水河周边都要有数据,尤其是有人居住的地方。”

肖正平摇了摇头,“我当然知道他们是来测绘的,问题是测绘了干嘛?杨书记想干嘛?”

“那你就得去问杨书记啦,反正我的任务就是记录测绘组的工作,然后写篇文章出来。”

说着话,一个五十多岁、满脸胡渣的男人小跑过来。

刘梦梦见状介绍道:“这位是董大叔,是林场这边安排的向导,桐山区域他负责带队。”

男人笑笑,伸出手跟肖正平和陈爱民握了握,“两位领导,我叫董承乾,伐木队砍树的。”

打过招呼,刘梦梦又说:“肖总,我们会在林场呆一阵子,吃住都在林场,你看你这么大个老板,是不是得表示表示?”

“没问题啊,有事儿只管招呼,想改善生活了就去鹿场找我,我不在就找陈主任,咱鹿场林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绝不能让刘大记者在咱们这儿受了委屈。你说对不对,陈主任?”

陈爱民闻言连连称是。

董承乾这时说场长已经在会议室等着,让刘梦梦去会议室等勘探队。

刘梦梦让肖正平一块儿去,肖正平说鹿场还有事儿,让刘梦梦有空就去鹿场找他,随后便跟陈爱民离开。

一路上,肖正平反复思考着自己的猜测,刚才刘梦梦说省里会来勘探队,这似乎更加印证自己想法的可能性。

可是现在,在这个年代,在这种经济状况下,这个想法可行吗?

尽管觉得很突兀,肖正平还是觉得除了这个想法,没有其他的可能。

杨广生思维的超前性,肖正平早就领略过,当年自己还是街头混混的时候,他就已经深入西北乡进行过考察,所以杨广生对西北乡的现状应该比谁都了解。在无法引入更多的投资的情况下,想提高西北乡老百姓的收入,只有增加他们的附加值。

那么如何来提高农民的附加值?现有的农作物价格基本是固定的,区区一个县委书记也无法左右农产品的价格,所以靠现有的手段无法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于是剩下的只有一条路——让农民的其他资产获得收益——旅游!

得出这个结论对肖正平来说很容易,因为他知道在未来的几十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会呈指数级提高,当人们不会饿肚子了,他们就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美食、旅行、购物等等。

可是对杨广生来说,绝对是个大胆的尝试。

肖正平想到,在二十一世纪,很多地方尝试过乡村旅游,但是大部分都失败了,这是因为国内的旅游市场已经趋近峰值,各种地方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人们不愿意花钱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

但是现在不同,杨广生走的这一步也不是乡村旅游。

如果趁现在很多地方还在忙于企业改革的时候开始打造旅游产业,在未来经济情况越发好转之后,石德县便会在旅游市场中,至少能在本省的旅游市场中拔得头筹——这正是石德县工业不发达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杨广生前瞻思维的独到之处!

肖正平心想,如果真被自己猜中了,那真得好好为杨书记鼓鼓掌。

见一路上肖正平都皱着眉头若有所思,陈爱民有些好奇,便问道:“肖总,想啥呢?”

肖正平回过神来,看见陈爱民正好奇地看着自己。

正如肖正平先前对唐汇东所说,杨广生搞旅游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他不想在杨广生没有明说的情况下透露给唐汇东,现在自然也就不想告诉陈爱民。

想了想,肖正平答道:“还能想啥,不就是林场咯。先前我只图嘴快,现在想想,林场那么些人,还真不好安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