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肆刀行 > 第59章 浑水摸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玄龙城前身乃是仿照中原紫禁城建造的避暑离宫。

不因为息长川这个二品武人的到来而有所波澜,一切如常,毫无欢庆之举。

钦天监一如既往的冷清,五品钦天监监正侯元之站在观象台前。

他是中原人,也是南人,不过祖籍不是江南,而是蜀地。

本来天下文士南迁北徙并不奇怪,无非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天佑元年,大开恩科,他是殿试三等同进士出身第一,授正八品。

同进士并不是真进士,意思是不是进士出身而按进士出身对待。

不过是美其名曰罢了。

就像男子妾室也可以被称呼为如夫人。

不过好歹是改元之后的第一次恩客,只有一百三十人榜上有名。

侯元之满怀抱负,却只在京城之中当了一个小小的钦天监灵台郎。

负责观测天象变化,凡晴雨、风雷、云霓、晕珥、流星、异星,汇录册簿,应奏者送监,密疏上闻。

当时的天佑皇帝陈斧正崇佛。

天佑以降,禅风浸盛。

天子尚且如此,臣民自然近乎于佞,故而出现了“士夫无不谈禅”的局面,庙堂之上尸位素餐、遁世参禅大有人在。

当然这一切的“万方有罪,罪当朕躬”,如今都已盖棺定论。

权且算作那权阉鞠玉盛的蛊惑天心,以大奸、大恶以乱政,《劾阉首鞠玉盛二十四大罪疏》之中,此罪赫然位列第一。

须知逃禅一词原指逃离禅佛,如亚圣有言,“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

还是要遵从前朝,黜百家而尊儒术,所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并非夸夸其谈。

侯元之却是当了三年的五官灵台郎。

天佑三年,天下大旱,禾草皆枯,绝粜米市,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父子夫妇相剖啖,十亡八九。

皇帝因为那莫须有的天人感应,不得不下罪己诏,他们这些掌管天象,书云物祥的钦天监官员一整年不曾呈报喜讯,自然奉职无效,久窃禄位。

侯元之算幸运的,只被革职而已。

无非被打发回沃野千里、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当个田舍郎罢了。

须知朝廷之上的老臣乞骸骨的比比皆是,还真有几个不要脸的,在仪銮司查处之前,妄想抽身,纵然是土生土长的北人,也要往上翻出个三代之内的南边祖籍来,告老还乡去南边。

无他,南边还有几处富庶之地,算是受旱灾影响最小的了。

可自嘲空有一身天经地纬之才却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侯元之却是胆大包天,明明是真南人,却不愿南归故里,而是将北徙变成了北逃。

时值北狄朔北部主君射摩蠕蠕求贤若渴,儒、道、释、医、卜筮,凡占其中一艺者,当即奉为上宾。

侯元之一个没见过几场大雪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便是有些玄奇的成功跋涉数千里,翻过两道长城,投身北狄众部之中的朔北部。

便是将来大端成了正统,为其撰史,怕是都要离奇地一笔带过,只能归结天命使然。

六年时间,侯元之养在射摩蠕蠕帐下,起初名不见经传,还是和草原的巫觋一样祈祷、卜筮、星占。

侯元之还有所不及,因为他不会医理。不知道如何并兼用药物为人求福、却灾、治病。

后来开始为射摩蠕蠕讲述儒家传统的帝王之学、治国之道。

待在王帐之中久了,侯元之也渐渐展露出谋士手段,射摩蠕蠕发现他观兵书战策多矣,并且绝非纸上谈兵,堪称用兵诡谲。

虽然并非用兵者,身居帐中,却往往能对战局一针见血,辞如珠玉,被国师铜山细海称为不习武而晓文者也。

这六年来,射摩蠕蠕对其愈加器重。

北狄攻入关外道前,他的地位已经仅在国师铜山细海之下。

射摩蠕蠕能从白羽大汗王成为如今的北狄大君,有他一份深藏不露的苦功。

可众部还未建国大端之前,射摩蠕蠕已经先许以名不正言不顺的国师之位给铜山细海,颇有些空手套白狼的嫌疑。

而对于侯先生却是不曾许下任何承诺。

曾经问过铜山细海,该如何封赏此人。

铜山细海笑道,读书人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侯元之而言,不过是因循墨守而已。

直接平天下有何不可?

这天下志大才疏之人常有,志大才大之人却不常有。

玄龙城如今的二圣局面,称呼陈含玉为儿皇帝,也是侯元之的杀人诛心的毒策。

学士以大君射摩蠕蠕之命传书离朝天奉府,道道圣旨不过内长城,却有武人在长城之外运气宣读,响遏行云,起始一句便是:“报儿皇帝云……”

如今建元玄龙,侯元之少说也该官拜左右丞之一。

可北狄大军入主玄龙城后,侯元之听闻大君三年内大端并无挞伐中原的谋划,当即闯入万安宫,向射摩蠕蠕说明其中利害关系。

就算秣马厉兵,从长计议,也不是这个长法,岂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