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陆震天双目之中绽出湛湛精光,王霸之气四溢,嘴角却露出一抹罕见的温柔。

陈默心中大震,因为陆震天最后一句话委实牵扯太多。

“老爷,时间会不会过早了,这比当初的计划提前了太多。”

作为陆震天最忠诚的仆人和最亲密的战友,陈默忠实地履行了他的职责,即使明知自己的话可能会触怒陆震天这位当家家主。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见秋的表现已经远超我们当初的预期,那么此时就是开始的最好时刻。”

陆震天毫不在意地摆摆手。

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开始转动,无数人的命运因为这一句话开始了转折。

次日,最新一期的新时代周刊发售,周刊第一篇名为《未来十年之华夏经济展望》的论文以极快的速度在华夏政界、金融界、产业界和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部分看完这篇论文的人,第一反应便是这是什么狗屁文章,纯属故意唱反调、哗众取宠之作。

而当他们看到署名的第一作者自己毫无印象之时,更是愈发确信自己的感觉没有错。

甚至不少人还在心中暗骂,这年头真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随意发表这么宏大命题的论文了,新时代周刊这是在搞什么名堂,完全大失水准。

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在看这篇论文后,察觉到了其中的卓识远见,进而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一小部分人多数是与陆见秋持相同观点,已经感觉到或者发现了一些不好的经济信号,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华夏经济走势,持比较保守或者消极观点。

只是由于他们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撑,所以并不敢如陆见秋这般堂而皇之将自己的所思所虑公之于众。

是日,浙大几位主要校领导的电话被打爆。

几位校领导刚开始接到电话时,均是一脸懵,在一头雾水中被或是好友,或是知名学者,或是某些有影响力的人物或明或暗提醒这篇出自浙大人之手的论文是如何的糟糕与不合时宜。

当然,少之又少的也有几人截然不同的大加赞赏,并且希望前往浙大与论文作者促膝长谈。

浙大行政楼会议室,几位校领导紧急凑到了一起,准备开会讨论应对之策。

校长杨卫国刚起了个头,会议桌上的手机不合时宜地震动了起来。

杨卫国本不想理会,但手机就像装上了引擎一般,震动一直未曾停歇。

无奈,杨卫国拾起手机,就要将手机关机,目光扫到屏幕上的电话号码,心中却是猛然一震。

抬手打断几位正在进行相关讨论的校领导,杨卫国眼神复杂地看着在座几人,露出一个苦笑。

“沙书记秘书。”

简短的五个字,顿时让会议室的气氛为之一滞。

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五个字代表着什么。

见大家都不说话,杨卫国摁下了接听键,放到了耳边。

“李大秘,你好,我是杨卫国。”

“杨校长,您可总算接电话了。您要再不接,我就只能上学校去接您了!”

电话那头,被称为大秘的苏杭省一把手秘书李博达明显松了一口气,语气中略低责备。

“呵呵,李秘莫怪,我正和学校几位班子成员开会。不知李秘找我什么事?”

杨卫国告饶一声,虽然心中已有猜测,还是装作不知发问。

“杨校长,长话短说。最新一期新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未来十年之华夏经济展望》您看了吧?沙书记要见您,所以请您尽快赶来省委。另外,请安排文章的两位署名作者与您一同前来,沙书记也要与他们见一面。”

李博达没有任何官腔,简明扼要的说出了这通电话的目的。

“好,我这就安排。李秘,麻烦问一下,沙书记是什么态度?”

虽然在先前的通话中已经对突然出现引起轩然大波的那篇《未来十年之华夏经济展望》的大概内容有所耳闻,但因为一直电话不断,杨卫国还真未来得及细看。

“沙书记没有表态,只是饶有兴趣地说了一句很有想法。”

电话那头的李博达明显压低了声音。

闻言,杨卫国心中稍稍一惊,脸上却是不动声色。

“感谢杨秘。我这就结束会议,马上赶去省委。”

此时的陆见秋浑然不知自己已然引起轩然大波,早早到了教室上课。

巧合的是,这堂课正是宋执礼教授的宏观经济学。

陆见秋是知道这篇论文会以自己为第一作者发表在新时代周刊的,只是对于这篇论文能产生的影响并不抱多大希望。

陆见秋自忖以自己现在的能量,想要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已是一件难事,更何况是一群装睡的人。

在集体意志的巨大车轮之下,任何试图改变车轮走向的个人意志都会被视为螳臂当车的异端。

讲台上,宋教授尽己所能,深入浅出讲解着课程,完全没有注意到此刻斑驳老式手提包中那支老款手机屏幕一直亮着,未接电话已经超过十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