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雷老侠的回忆 > 第48章 传国玉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从晋阳起兵到入主长安,仅仅才用了三个多月,李渊已经全盘接管隋帝国在山西、陕西的地盘,一跃成为西北战区头号种子选手。

起兵之事这么顺利,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关键是,在夺取关中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一股割据势力进行过干扰。

其他四大战区的割据势力离关中太远,自然不会过来。

但中部战区的瓦岗军和西北战区的六股势力如果介入,可能长安就不会这么轻易得手了。

西北战区的势力太多,是坏事,但有时候也是好事。

因为,大家都在担心一个问题,就是假如我去攻打李渊,别人会不会趁机夺取我的地盘。

听说,刘周武就曾经意图乘虚袭击李渊的大本营晋阳,但由于害怕旁边的梁师都、或者是魏刀儿揍他,终究是没敢对晋阳动手。

西北各大势力就在这种相互限制的心理作用下,眼睁睁地看着李渊拿下长安。

而瓦岗军没有和李渊争夺长安,纯粹是李密的战略失误。

击溃隋将张须陀部后,李密的谋士柴孝和,就建议他,留部分兵力守家,领大部队火速攻取关中,拿下长安。

柴孝和的意见是要快,“今英雄竞起,实恐他人我先”。

但李密却铁了心,一定要死磕洛阳的王世充。

于是,李密和王世充两个人就在洛阳及周边,噼里啪啦打了几十仗。除了损兵折将,谁也没有捞到半点好处。

十一月十一,我才进入长安城。

我的任务比较轻松,就是和梅超疯一起,协助公孙七郎押运粮食,所以比李世民、张仲坚等人晚了两天,才抵达长安。

我们在城郊,向驻军交了粮草,便入城直奔隋帝国的宫城而去。

大战方歇,我以为长安城中一定是残破不堪、愁云密布、冷冷清清。

没想到,长安城中一切都井井有条。街上依旧是人来人往,商铺的买卖还是十分热闹。

时不时有小股巡逻的军士走过,口中还喊着,“废隋苛政,免两年劳役,约法十二条”。

我虽然不知道这“约法十二条”是什么具体内容,但猜想一定是李渊为了稳定人心,暂时推行的政策。

感觉上,西都长安要比东都洛阳更大一些,人口也多一些,不愧是隋之正都,天下第一大城。

宫城入口处,我们碰见了长孙无忌的叔叔长孙顺德。今天正好是他负责城中守卫。

长孙顺德看见我们三人,非常高兴,便领着我们前去大兴宫,顺便介绍最新的情况。

听他说,这长安宫城中的大兴宫,原本是杨坚、杨广两任隋朝皇帝听政、议事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李渊入主长安后,这地方自然就腾出来,交给李渊父子使用,现在变成了唐王府。

这大兴宫真大,要不是长孙顺德领路,我们估计要在里面迷路。

我们走进大兴宫内一座较大的宫署,这是李世民办公的地方。

一走进宫署,就看见李世民、张仲坚、长孙无忌等人在议事。

“师姐,你的正好。正好有一件棘手的事,想与你和仲坚师兄商量一下。”李世民看见我们进来,便起身相迎,说道。

“二郎,有什么棘手的事?”

“这事说来话长。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从始皇赢政手上传下来的传国玉玺。

虽然平时的政令,无须用到这块传国玉玺。

但要逢上大事,比如新皇登基,册立皇后、太子,大封功臣,大赫天下等等,就须在众大臣眼下,将传国玉玺拿出来,盖在诏书上。

根据内部的可靠消息,杨广喜欢四处游玩,这传国玉玺一直就留在长安皇宫中,由陛下代为保管。

可是,我们入了长安城,找遍皇宫,也不见传国玉玺的踪影。

直到今天早上,陛下才支支吾吾,说已将传国玉玺托付给宇文化肥,让他在城破之日趁乱带走。

如果没猜错的话,宇文化肥是准备将这传国玉玺,交给江都的杨广,现在应该在路上。”

李世民口中的陛下,正是新登基的皇帝代王杨侑。

这始皇赢政传下来的传国玉玺,我们当然知道。这是象征王朝正统的信物,是笼络天下人心的筹码。

历朝历代的皇帝,如果手中没有这东西,会被人讥笑为“白板皇帝”。

“二郎莫非是想让我们帮忙,从宇文化肥手中,夺回这传国玉玺?”

李世民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我也知道此事非常难为,犹如大海捞针。

但思来想去,咸鱼宗在各地设有那么多分舵,也只有你和仲坚能帮上这个忙。

就算不能抢回传国玉玺,如果能打探到它的下落,也是奇功一件。

万一,万一以后陛下不想当皇帝了,想要禅让皇位给我父亲,还得需要这传国玉玺。”

李世民这么一说,我们都笑了。这皇帝哪会有人不想当的,所谓禅让都是被迫的。

直到现在,李渊对外还是宣称反杨广,不反隋,目的在于拉拢隋帝国的官员和军士,争取一切能争取的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