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雷老侠的回忆 > 第155章 蒙元内斗之忽必烈的胜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5章 蒙元内斗之忽必烈的胜利

搞定旭烈兀后,忽必烈开始组编和征调忠于他个人的精锐部队,筹备大量军粮,基本完成了战前部署。

之前,忽必烈在班师之前,还通过恐吓,引诱南宋朝廷向他求和。所以,他得以集中力量解决阿里不哥。

忽必烈抢先即位,完全打乱了阿里不哥的计划。

1260年4月,阿里不哥在漠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并在会上也被拥立为蒙古皇帝。

也就是说,当时的大蒙古国有两个皇帝和大汗。

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四系的亲王,包括蒙哥的两个儿子,替旭烈兀留守漠北封地的儿子——药木忽儿。

很显然,阿里不哥这边,得到蒙古贵族的支持更多。而忽必烈这边,因为广泛推行汉法和笼络人心,则获得北方汉族大地主的支持。

地盘方面,阿里不哥以托雷监国时期的蒙古大本营为主,忽必烈则以原先的大金帝国为主。

这就有点类似于蒙金战争。不过,双方的君主都变成了蒙古人。

开战之前,双方似乎都认为自己的胜算更大。

兄弟二人之中,率先发起战争的,是在都城哈拉和林即位的阿里不哥。

战争之初,阿里不哥派大将阿兰答尔、浑都海两人南下,进攻忽必烈的陇西汉地。忽必烈则派出汪良臣迎战。

1260年9月,北上的汪良臣与南下的阿兰答尔、浑都海在河西走廊的重镇——甘州遭遇。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雄的第一战在甘州打响。

战争从早上打到傍晚。最终是阿里不哥这边的大将——阿兰答尔、浑都海血染黄沙。汪良臣胜出。

差不多同时间,阿里不哥亲自指挥主力大军南下,朝忽必烈的临时治所——开平进军。

获知消息的忽必烈,派出大将也先哥北上迎战。

阿里不哥、也先哥这两哥在野外激战。结果又是阿里不哥大败。阿里不哥只好收拾残部,仓皇北归。

第一阶段,主动挑衅的阿里不哥两战皆败。

到了1260年冬,忽必烈开始反击,率主力北上,朝阿里不哥的大本营——哈拉和林进军。

就在忽必烈即将兵临城下时,原本打算以逸待劳的阿里不哥却变得忧心忡忡。

因为,原本早该入城的运粮队,晚了好几天。派去的探马都说没看到运粮队的踪影。

这让哈拉和林的守军士气大减。大家都怀疑是被忽必烈劫了粮道。

事后才知道,是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风雪让阿里不哥的运粮队迷了路。

加上前两仗新败,阿里不哥觉得军心不稳,临时决定北撤,回到大后方的谦谦州。

谦谦州那里,土地肥沃,除了畜牧业和狩猎外,还可以种植粟、麦,适合军屯。

当忽必烈大军抵达哈拉和林时,他们看到的是阿里不哥留下的空城。

当时的天气情况虽然很恶劣,但忽必烈还是决定乘胜追击,踏着冰雪深入漠北。

阿里不哥见状,慌了,赶紧写了一封“悔过书”,提起这几十年来和二哥忽必烈的兄弟情,并表示不再兴兵,“愿以兄长为尊”。

见信后,忽必烈动了恻隐之心,没有继续进军,率主力南归,留下万余兵马,交给也先哥镇守哈拉和林。

第二阶段,阿里不哥失去都城,被迫诈降。

有了喘息的机会,阿里不哥继续调集兵力,准备积蓄力量再战。

就在这时,察合台的孙子阿鲁忽来到阿里不哥面前。

阿鲁忽请阿里不哥出兵,帮他驱赶兀鲁忽乃。

兀鲁忽乃是察合台的孙媳妇,也是察合台汗国的现任掌控者。

阿鲁忽向阿里不哥发誓,只要帮他夺下察合台汗国,自己将源源不断地向阿里不哥,提供粮草等战争资源。

而阿里不哥最头疼就是军粮。

他的地盘虽大,但经济条件较差,无法长时间养活不从事生产的大军。

因此,双方一拍即合。

在阿里不哥出兵帮助下,阿鲁忽如愿以偿地夺取了察合台汗国,并也履约,向阿里不哥提供粮草。

1261年秋,准备充分的阿里不哥出兵,进攻驻守哈拉和林的也先哥。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也先哥被打得大败,逃回开平。

阿里不哥终于在八个月后,进行反攻,夺回了自己的都城哈拉和林。

听到阿里不哥撕毁承诺的消息后,忽必烈大怒,集结大军,第二次北征哈拉和林,准备彻底消灭阿里不哥。

而此时的阿里不哥在漠北众多贵族的支持下,兵力大增。他觉得自己的实力完全不输忽必烈,也率军南下。

1261年的10月、11月,双方在大草原上发生了两场激烈的遭遇战。

第一场,阿里不哥又三败。

幸好,他在第二场艰难地扳回一局,把忽必烈打了回去。

这两场遭遇战,让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元气大伤。

在忽必烈撤军的同时,阿里不哥见军中全是伤员,也没有继续南下,而是回到哈拉和林休养生息。

第三阶段,阿里不哥经过艰难奋战,勉强扳成平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