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那年花开1981 > 第两百一十五章 柯老师也曾经年轻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两百一十五章 柯老师也曾经年轻过

李野“公开辩论”的建议,在张教授的支持之下,最终被经济系有限度的采纳,

然后,京大学生们就提前三年,接触到了“辩论赛”这个新事物。

而李野的名字,也终于开始在京大流传。

“西方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我要提醒反方注意,为了西方的需求而盲目引进发展低端制造业,必然会增加内地产业被操控的风险”

“我反对正方的意见,任何产业的引入和发展都不是盲目的,国家已经在有选择性的引进需要的产业资本,尤其是先进的产业技术,这是利大于弊的积极行为。”

“反方同学的观点不成立,资本不是慈善家,他们只会给你他们需要的,而不是我们需要的,他们维护的永远是自己的利益,我们引进的很多技术都是十年甚至更久之前的技术,这就是证据。”

“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待开发消费市场,有完备的轻重工业基础,已经具备了谈判的筹码,一切事在人为。”

星期六的下午,京大的一间大教室之中,各方面都非常简陋的“京大首届经济辩论赛”,正在火热的进行。

李野作为“反方”人员,配合几位80、81届的老生一起,跟“正方”的四位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而在周围旁观的学生,竟然有数百人之多,连过道上都挤的满满当当,甚至还有听到消息赶过来的外校学生。

大家对于这种从所未见的辩论模式,充满了新奇的感觉。

辩论赛其实起源于大不列颠,后来在华语圈发扬光大。

如果没有李野的话,京大第一次接触辩论赛,应该是在1986年。

那一年,位于马六甲海峡咽喉的狮城广播局主办第一届亚洲大专辩论会,然后以机构邀请大学的方式,向内地发出了邀请。

而当时就是京大代表队,在从未接触过这种辩论模式的情况之下,远赴万里,夺得了最后的桂冠。

然后第一电视台在没有事先通告的情况下,就两次全国联播,在全国,特别是高等院校内引起了强烈的轰动。

有规则的辩论,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

内地的改开刚刚开始,大家都在探索,除了经济上的探索以外,其他领域也在探索,青年人要探索,用什么方式呢?

争论是最常见的方式,经常有很多平时关系还不错的同学,因为一次争论而产生隔阂。

而把辩论赛充当学生之间思想碰撞的形式工具,就可以解决这个弊端。

这种互动式、平等的,强调相互尊重、以理服人的公开讨论与辩论形式,会最大限度的体现“对事不对人”,

辩论的过程是激烈的,但辩论过后,大家还是友好的。

而且在这种更正式的场合之下,那么多人围观,那么多人帮你记录,你总不能再给别人扣帽子、贴标签了吧?

就像宋子源,如果再像上次那样,对着李野说出“该死”这种词语,所有人都会牢牢记住,成为他永远抹不去的黑历史。

辩论赛的最后,李野站起来说道:“曾经,我们的丝绸、瓷器、棉布畅销整个世界,让所有人知道了东方这片强大、文明、富饶的土地,

那么同样的辉煌,我们这一辈人为什么不能做到?要知道我们这片土地失去世界经济第一的地位,还不到两百年”

大教室内鸦雀无声,李野看着所有人,坚定的说道:“我认为,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完全可以建设出一个强大的制造业大国,

可以像我们的祖先那样,重新让这片土地再次成为世界的中心。”

“啪啪啪啪啪~”

大教室内安静了数秒钟之后,才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也许有很多人,对李野的观点是不认同的,但放眼望去,哪一个学生的胸腔里面,没有一颗希望祖国强大的心?

但是在八十年代,是没有人想到四十年后的种花家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谁又敢喊出“世界中心”的口号?

这又不是前几年放卫星。

但李野喊出来了,而且喊的自信、坚定。

这就引起了在场所有年轻人的强烈共鸣,这一代的大学生,都自觉的背负着振兴种花的责任,那么在心里立一个“世界中心”的目标,不好吗?

“李野同学,虽然伱的言论很不务实,但我也不想反对,因为我愿意接受这个梦想。”

杨辰作为正方的辩手,而且还跟李野有些“过节”,但这会儿也走了过来,跟李野再次握手。

“人如果没有了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李野一边握手,一边笑着道:“我们要做的,是让梦想变成现实。”

杨辰使劲握了握手:“大家共勉。”

李野点头:“为了伟大的复兴,共勉。”

“复兴种花!”

周围的人都受到了感染,都开始讨论起“复兴种花”的议题来。

早就守在旁边的李淮生和杨玉民,过来拉起李野的胳膊就走。

“走走走,今天必须不醉不归,你刚才那一套一套说的,比单田方的评书听着都过瘾,今天晚上你得给大家说个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