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琵琶剑歌 >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夺心夺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末之争,楚汉之战,反王之旗。

白马之盟,宫变之谋,七国之乱。

几朝几代皇帝绞尽脑汁也奈何不得的诸侯之疑惑,居然就此迎刃而解,主父偃之计谋,比大汉几位先驱智者谋士贾谊、晁错和袁盎等人更加高明。

那么,与其内部斗争,自相残杀,不如选择一致对外。

此时,长期困扰大汉帝国的匈奴,就出现在选项里了。

因为,这些力量如果不一致对外,就会转而发生内斗,所以,进攻匈奴,势在必行。

也许,这是人的境界不同,

引以为豪的大汉铁血车骑征伐匈奴之战,功在千秋,彪炳青史,而在皇帝和权臣眼里,这属于小儿破贼,波澜不惊,见怪不怪。

后宫还有皇后争宠,权倾朝野的皇姑母更是野心勃勃,意欲一手遮天!如果联终各地藩王蠢蠢欲动,那么朝廷将会风雨飘摇!

看来,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假设,皇帝不让步,顺遂皇姑母的意思诛灭郭解家族,而是执意抗争,保护郭解,那么双方的矛盾必然会激化,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历史没有假设。

那么,一代明君汉武帝,就真的如此任人拿捏吗?历史上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刘彻,难道在这场政治漩涡中显得如此无奈无助吗?

不会,绝不会!他绝不是这种性格。

此时,华歌紧皱眉头,凝视着陈掌的酒糟鼻子,思考着如何切入自己所要探讨的话题:关于霍去病的故事,现在已有一种直觉,这和汉武帝刘彻肯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年,汉武帝将流星宝剑赠予了霍去病,就在金銮殿上,就在满朝文武的眼前,就在当世俊杰的眼前,大汉皇帝将一代名剑送给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侠士!

须知,这柄举世瞩目的宝剑,浸透了多少鲜血……朝野上下枭雄豪杰们明争暗斗,江湖绿林英雄们不惜以命相争,而绝世宝剑最终花落在霍氏遗少之手!

那么,汉武帝的此举,用意何在?

华歌现在很低调,宁愿被人忽视,不愿被名声所累,游侠领袖的名气有意思吗?

当年,洛阳侠圣剧孟被天下游侠们拥戴,推举为游侠领袖,何等荣耀?

而且,剧孟的母亲逝世,前来吊孝者人山人海,车驾千乘,何等荣耀?

然而,轮到剧孟自己逝世,却无人问津,葬礼凄凉的收场。

同样,鹰侠龙剑郭解也被天下游侠拥戴,离乡抵京时,送迎者也是人山人海,车驾千乘。

同理,杀君马者半道儿,郭解名满天下,也因此惨遭朝野忌惮敌视,设计陷害灭族。

不是被棒杀,而是被捧杀。

捧得越搞,摔得越惨!

人怕出名猪怕壮,鸟怕出头树怕高,枪打出头鸟,刀削出头枝。

须知,高调惹事,低调蓄势,这是一种境界。

最终,在陈掌的启迪和开导之下,华歌似乎领悟出了另一种玄机:

七国之乱背景下,如果七位王爷不造反,肯定就是遵纪守法,安守封地,守土保家,保卫大汉的那一片疆土。

身居高位,执掌权柄,国家大权都被刘氏皇族们掌控在手,岗位职权,一个萝卜一个坑,这还关天下俊杰们什么事儿吗?

天下群雄,无缘插手,他们参政谋事的空间就非常有限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们这些人,都是在冷酷无情的官场衙门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绝非自幼混迹于胭脂粉和宦官气中长大的皇子们,高贵而脆弱,就像温室里培养出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稍微淋一淋风雨,就是雨打风吹,落花流水。

这些俊杰,这些精英们岂能坐以待毙?

放眼朝野,看着一个个大权在握的皇族,看着一个个羽翼渐丰的郡国大王,草根出生的俊杰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寻求生存的空间,寻求鲤鱼跃龙门的契机。

舍得一身剐,敢把王侯拉下马。

新陈代谢,不除掉旧的,就没有新生的机会。

如今推恩令的实施,正让草根俊杰们从夹缝中找到了突破口。

如果奉诏遵旨,富饶的郡国,堂皇的宝座,就这样被一卷诏令封杀,王侯梦断,灰飞烟灭,如果阳奉阴违,甚至干脆分庭抗礼,悍然反叛,就像吴楚七国联盟,扯起了“清君侧”的旗号,讨伐京师。

如果反了,要么城头变换大王旗,改朝换代;要么兵败生死,被犁平老巢,那么他们的封地疆土,岂非同样需要有人来守卫……机会来了,战机稍纵即逝,精英俊杰,草根枭雄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千古帝王,幽幽权谋!

从此,江山社稷永固?

没有,只不过,领地的管辖权力,从皇亲国戚手里,变换成封疆大吏手里,权力进行移交罢了,表面矛盾暂且消失却未消灭,隐藏得更深罢了。

换人没换心,换汤没换药。

就算是削藩,就算是剥夺了诸王诸皇子们的权力之后,要是造反,照样有人造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