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1976步步生莲 > 第120章 还是京城姑娘有眼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0章 还是京城姑娘有眼光

长岭煤场的那帮人,从管事儿的到干活的,全都倒霉了……

一夜之间少了一千两百吨存煤,煤场主任想都没想就派人去管理处报告。

管理处那位很正派,但脑子不大会拐弯的头头,第一时间带人赶到现场进行勘察。

然后,对现场情况展开了仔细的甄别。

与之前袁家大队丢鸡案差不多,出事后煤场的人到处瞎转瞎看。踩得墙外院里,脚印子乱糟糟的。

但有一点比较好,前一天刚下过大雪,晚上还起了风。

夜间踩出来的脚印,被风裹着的雪沫子填埋了大半。而早晨发现情况后踩出的脚印,基本都是新的。

对现场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分析后,得出了一个很明确的结论,昨晚确实有人在煤场院外转了一圈。

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那人进过院内。

没办法,某人翻过墙进院后活动范围太小。留下的几个脚印,已经煤场的人给踩没了。

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墙外只有一个人的足迹!

一千来吨煤!一个人!一晚上?

这不扯淡呢嘛!

再看煤堆,厚厚的一层雪盖得严严实实。管理会头头忍不住发问:“就算那人进过院内,他是大罗金仙咋的?都不碰外面的雪,就把下面的煤偷走了?”

煤场主任是个横脾气,直接反问:“你问我我问谁去?我要知道咋回事,要你们干嘛使得?”

这下好了,案子还没查明白呢,两边先呛呛起来了,还都理直气壮。

于是,争论变成争吵,争吵又发展成了全武行……

别看管理会的人平时咋咋呼呼的,但动起手来真不是煤场一帮壮汉的对手。只一个照面,就被大板锹拍的溃不成军。

管理会头头脑袋上被干出了个大包。要不是带着棉帽子,非得当场“壮烈”了。

吃了大亏,肯定不能善罢甘休。管理会的一帮人狼狈的回到县里,直接跑去武装部请求支援。

很快,县城周边几个大队的民兵被召集了起来,荷枪实弹的杀去煤场。

在火器面前,板锹显然不够看。

民兵们又是包围又是鸣枪警告,没费多大事,就把煤场院内所有人都给抓了。随后押回县里,分开关押单独审讯。

管理处头头轻伤不下火线,组织人手不眠不休的搞车轮战。硬是把什么陈煤混新煤,缺斤短秤,虚报损耗等等一大堆乱糟事全给审出来了。

至于各种手段私扣下来的煤,自然被一帮胆大包天的给卖了。

最让人气愤的是,为了分赃款,煤场居然还制订了一套补助制度。

每卖一百块钱,主任分十块,队长分五块,小组长分三块,工人分一块。

余下部分存入私立的小金库,留着逢年过节给大伙买东西发福利……

案情很快被汇报给了革委会,吴主任直接给了十六个字的评价……目无法纪、胆大包天、肆无忌惮、其罪当诛!

有了这十六个字,煤场从上到下有一个算一个,注定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这还不算完。

抱着防微杜渐、治病救人的目的,县里大大小小的单位,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自查自省。

与此同时,为了展现不遮不掩心怀坦荡的态度,县革委会主动打报告,将案件上报给了地区领导,并请求处分。

同时,还有一份内容一模一样的报告,同步抄送给了在县里走访调查的唐处长,并委托其转交给省城的调查组。

唐主任一再表示,地方上的案件不在他们的工作范围之内。但县里几个头头不管也不听,张嘴承认错误,闭嘴请求处分。

唐、许二人前一天刚打着走访的名义,私下里见了李德林。

李德林面对询问,全程沉默不语一声不吭,神情中还透着明显的不安……

他是怕屁股下面的烂事儿被人翻出来,不敢乱说话。但那副模样落在唐、许二人眼中,被理解成受到了威胁,一肚子委屈却不敢往外说。

再结合县革委会莫名其妙的“坦荡”做派,唐、许二人明白,他们此行的目的已经暴露了。

既然如此,继续调查下去注定不会有什么收获。转过天就打道回府,返回了省城……

知道了煤场那帮人比预计的还要惨,曲卓被坑了半块表的气算是出了。躺床上傻乐呵了一阵,猛地一拍大腿,抓起棉袄就往外跑。

他走的时候信誓旦旦的保证,回京城就给家里打电报报平安。结果昨天下火车后,把这件事给忘得死死的。

街上拦了个人打听了一嘴,一口气跑到邮局时,差十几分钟人家就下班了。

不敢耽搁,领了表格开始填内容。

发电报一个字九分钱,通常原则是能省则省,三个字可以说明白,绝对不用五个字。

曲卓不管那些,先说自己平安抵京,又说消息已确认,请干爹务必严格督促大哥和小妹读书。最后还问候了老太太。

一番废话足足有五十一个字,需要四块五毛九。

开票的小姑娘接过单子时,快速打量了下曲卓,垂下视线小声说:“没用的字太多了, 我帮你精简一下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